新華社南昌5月7日電 題:華屋處處皆“華屋”——江西瑞金“紅軍村”華屋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劉健 胡振華 高皓亮
心懷崇敬之情,,記者來到幾乎家家都有烈士的江西瑞金“紅軍村”葉坪鄉(xiāng)華屋自然村。村口塘邊,,抬頭望去,,時光仿佛在這里凝結——
一邊,66套客家小樓,,白墻黛瓦,,村民廣場點綴其中,,新屋映襯青山綠樹,一派靜謐祥和,。
另一邊,,殘存的7套老屋土坯泥墻,逼仄狹窄,?!皩iT保留幾間老屋,要讓后人知道好日子來之不易,!”
村運連著國運,,民心系著黨心。伴隨新世紀脫貧攻堅,,有“共和國搖籃”之稱的瑞金啟動精準扶貧,,進行危舊土坯房改造,華屋人步入幸福新生活——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由2230元增長到11300元,,大棚水果蔬菜,、紅色旅游、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蓬勃興起,。
80多年前,,當時只有43戶人家的華屋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紅軍。
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qū)蘇區(qū)人民,。要梳理排查,、抓緊工作,確保老區(qū)蘇區(q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薄@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莊嚴承諾和歷史答卷。
改天換地:如今華屋處處皆“華屋”
華屋,,位于贛閩交界處,,山連著山。
村名叫“華屋”,,數(shù)代人卻住著低矮破舊,、透風漏雨的土坯房。
對新房子的渴望,,烈士遺腹子華從祁最有感觸,,4個兒子,兩間半土坯房,,孩子成人后只能輪流回家過年,?;叵肫饚啄昵埃甯刹可祥T宣傳土坯房改造政策,,華從祁當時根本不相信:“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2013年5月30日,沉寂的華屋村,,隨新屋地基開挖而雷動,。66套嶄新的客家小樓拔地而起,有村民建議拆掉旁邊老屋,,好發(fā)展產(chǎn)業(yè),。村里開戶主會商議,“文化人”,、鄉(xiāng)村醫(yī)生華輝平提出,,住了無數(shù)代人的老屋,這么破天荒換成新房,,要留著幾套,,讓后代“聽黨話、感黨恩”,。
新華社南昌5月10日電 題:脫貧路上起“華屋”——“感悟70年,,追夢新時代”之三 辛識平 背靠青山,面朝田野,,一排排白墻黛瓦的客家新樓在陽光下安寧祥和
初夏的杭州錢塘江水系,,清澈靈動,。4年前,黑臭水體在這座城市消失,;3年前,,G20峰會的舉辦,賦予這座秀美之城全新活力,;3年后,,亞運會將在這里舉辦,杭州,,將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人民日報上海5月25日電 (記者谷業(yè)凱)《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24日在上海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