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5月17日電 題:“黑三星村”緣何變成示范村,?——東北一小村莊的脫貧振興路
新華社記者王建
軟弱渙散村、貧困村,、上訪村,,過去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zhèn)蘇蘇村戴著“三頂壓頭帽子”,被稱為“黑三星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蘇蘇村加快鄉(xiāng)村振興,闖出了一條黨建統(tǒng)領扶貧的新路,,實現(xiàn)了向示范村的轉變,。
從軟弱渙散到黨建示范村
一年多時間沒有村黨支部書記、黨組織生活基本沒有,、黨員模范作用沒有發(fā)揮……2017年5月,,中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扶貧工作隊進駐蘇蘇村,這是當時蘇蘇村的真實寫照,。
扶貧工作隊駐村后,,第一項任務就是抓班子,。2018年初,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原黨支部副書記齊更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并選舉31歲大專學歷的趙井海為村會計。
過去,,村民去村委會辦事經(jīng)常見不到人,,如今實行坐班制。村民于恩江對此有深刻感受,,他說,,以前村里流傳一句“村委會里不見人,只剩鎖頭把大門”,,現(xiàn)在去村委會辦事,,無論什么時候都有人熱情接待。
冬季,,村委會要供暖,,本想雇一個鍋爐工,但村里沒錢,,趙井海主動義務承擔下來,。扶貧工作隊隊長呂維彬說:“我們從一開始,就確立了村黨支部要向‘學習型,、務實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廉政型’基層黨組織邁進的目標,。”
抓黨建要有陣地,。扶貧工作隊駐村后,,用一個多月時間,將原村委會舊房改建成300平方米的黨建中心,,分出7個不同的功能區(qū),。在黨員活動室,記錄著每月開展的黨組織活動,;走廊里“十星級黨員”評定表格,,全村38名黨員打分情況一清二楚。
鄒鳳龍是蘇蘇村“十星級黨員”,,2017年他創(chuàng)建了不怕辣十畝田家庭農(nóng)場,年收益10萬元以上,,帶動4戶貧困戶,,免費向他們提供技術,、種子,還幫著銷售,。
“工作隊以黨建統(tǒng)領扶貧,,重新激發(fā)了基層黨組織活力?!编u鳳龍說,。2018年7月,中共樺川縣委員會授予蘇蘇村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蘇蘇村從軟弱渙散村變成黨建示范村,。
從貧困村到“摘帽村”
蘇蘇村離樺川縣城僅4公里,以效益相對較高的水田為主,,卻是有名的貧困村,。2017年全村7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11戶,。位置優(yōu)勢,、資源優(yōu)勢如何發(fā)揮?是擺在扶貧工作隊眼前的難題,。
凌晨4點半,,蘇蘇村貧困戶管秀榮把自家院子的小白菜,裝上腳蹬的三輪車,,趕往縣城早市,。駐村之后,工作隊和村“兩委”多次召開聯(lián)席會議,,研究發(fā)展庭院經(jīng)濟,,先后成立了三個家庭農(nóng)場,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
管秀榮說,過去離縣城近的優(yōu)勢沒有發(fā)揮,,如今打出了品牌,、形成了合力,去年靠庭院經(jīng)濟增收5000多元,,成功脫貧,。
順德建筑工程公司經(jīng)理史洪興是蘇蘇村人,駐村后,,呂維彬帶領隊員走訪這家企業(yè),。一句“企業(yè)需要工作隊做些什么?”感動了史洪興,。
去年史洪興把公司從縣城遷到村里,,人工全部用本村村民,,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yōu)先錄用。64歲的貧困戶邢占成在工地上干活,,一年掙了3萬多元,,去年脫貧。史洪興說,,僅去年一年為村民開的工資就達176萬元,。
再過一段時間,蘇蘇村藍羽肉鵝養(yǎng)殖場就開始進鵝雛,。去年初,,扶貧工作隊利用省里安排的專項扶貧資金,投資興建了肉鵝養(yǎng)殖場,。鵝雛進場后,,村干部輪流在鵝場24小時值班,鵝雛的成活率在95%以上,。年底為每戶貧困戶分紅200元,,剩余資金用于今年擴大再生產(chǎn)。
貧困戶張井泉說,,從小到大也沒見過村干部這么拼命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去年底,蘇蘇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未脫貧戶僅剩8戶,。
從重點上訪村到鄉(xiāng)風文明村
過去,圍繞耕地糾紛,,蘇蘇村是樺川縣最有名的上訪村,。前些年,縣里的一個干部來解決糾紛,,結果村民掀翻了其乘用車,;村民砸壞村委會門窗是常有的事。
兩年來,,蘇蘇村重新對機動耕地進行統(tǒng)計,,在國家政策范圍內再分配。不僅人地矛盾減少了,,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文明鄉(xiāng)風正在形成。
為了查找蘇蘇村歷史,,呂維彬專門去黑龍江省圖書館查資料,。如今,村委會西側,村史一條街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57歲的村民張喜路過時,,都會停留幾分鐘看看。張喜說:“村里還有這么多故事,,以前也不知道,,村史一條街增強了村民的歸屬感、自豪感,?!?/p>
一次,村民仲吉波的老伴一個人在家,,發(fā)現(xiàn)鄰居家電線斷了,,害怕電線著火,就向村委會反映了,。齊更春接到情況后,,騎著摩托車就去處理。
“過去村民之間有矛盾,、有問題,,也不找村干部,找了也不給解決?,F(xiàn)在再小的事反映給村干部,,都能得到及時回應,村里的矛盾也減少了,?!敝偌ㄕf。
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晚上路燈亮起,,閑暇時的農(nóng)民來到文化休閑廣場,扭起了秧歌,。60多歲的脫貧戶李春林每天都到文化休閑廣場健身,,他說,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環(huán)境也改善了,,上訪事件基本上沒有了,每天向著幸福生活出發(fā),。
樺川縣悅來鎮(zhèn)黨委書記李季明說,蘇蘇村人地矛盾由來已久,,作為難點村全縣聞名,,但扶貧工作隊駐村以來,一方面抓黨建,一方面改善村容村貌,、培育文明鄉(xiāng)風,,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 題:五世同堂下的60年變遷 新華社記者 李鍵,、田金文 甲梅巴宗山腳下、雄曲河畔,,坐落著次麥社區(qū),,這里平均海拔3750米,山高谷深,,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