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6月29日電(房瑞東、張建偉)在夏日的高溫下,,河北省平泉市桲欏樹鎮(zhèn)八十畝地新村的食用菌園區(qū)里,菇香四溢,,采摘,、裝箱、運輸……平泉立達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的工人們正忙個不停,。
貧困戶楊翠英看著一朵朵小蘑菇笑著說,,如今俺靠著這小小的蘑菇實現了脫貧,而且還走上了致富路,。
經過三十多年的精細培育和大力扶持引導,,食用菌如今已成為平泉市最具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鏈條最完整、輻射帶動能力最強,、農民從中受益最多的農業(yè)支柱產業(yè),。截至2018年底,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積達到6.5萬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產規(guī)模達到6.4億袋,產量58萬噸,,產值60億元,,從業(yè)人數達到12萬人,農民人均增收4600元,。
“平泉的食用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經過了30多年的發(fā)展壯大,,從最初種植的24戶,,到現在的園區(qū)化、規(guī)?;?、標準化生產,正是靠著大家一屆接著一屆干,,不間斷地扶持引導的結果,。”平泉市市長曹佐金感慨地說,。農民高樹滿踏上食用菌產業(yè)之路始于1996年,,當時他在家里搭起簡易棚,用打工積攢下來的錢栽培了2000袋香菇,,當年的純收入就有2000多元,。此后,高樹滿的蘑菇生產規(guī)模越來越大,,收益也逐年增加,。
只是種蘑菇、賣蘑菇不能做大,,必須要深加工,,延伸蘑菇的產業(yè)鏈條,依托河北師范大學的科研團隊,,經過數年潛心研究,,平泉森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終于成功研制出了蛹蟲草發(fā)酵植物飲品?!跋乱徊揭^續(x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進一步促進食用菌產業(yè)增效升級,,推進高質量發(fā)展,讓食用菌成為農民的‘金疙瘩’,,脫貧攻堅的‘頂梁柱’,。”曹佐金對此信心十足,。
新華社石家莊5月17日電 題:河北靈壽:念好“蘑菇經” 扶貧又富民 新華社記者閆起磊 指導工人在大棚里搶抓農時趕制新一茬菌棒,,和設在北京的經銷處洽談產品銷售和客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