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7月1日電? 題:奮斗的“白頭巾”
新華社記者張濤、閆起磊
在西柏坡村,,如果你遇到一個頭裹白頭巾,,胸前佩黨徽,身材矮小但精神矍鑠,,說起西柏坡的故事就停不下來的老人,,他就是閆青海。
閆青海曾作為西柏坡黨員代表受到中央領(lǐng)導(dǎo)同志接見,,是媒體采訪的熱點人物,,村民們都形象地稱他為西柏坡的“代言人”。
七一前夕,,74歲的老黨員閆青海裹著心愛的白頭巾,,在自家小院里講起自己的身世。
1948年秋天,,才3歲多的閆青海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絕望的父母把他包裹起來放在石磨盤上打算放棄。后來,,被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婦發(fā)現(xiàn)并及時送到醫(yī)院搶救才活了下來,。
革命戰(zhàn)爭年代,西柏坡所在的河北平山縣25萬人中就有5萬多人參軍參戰(zhàn),,近萬人為國捐軀,。和平建設(shè)年代,為修建水庫,,包括西柏坡村在內(nèi)的10萬老區(qū)人移民搬上高崗旱嶺重建家園。
修水庫那年,,閆青海13歲,,他記得那時候成年人都頭裹白頭巾,手推獨輪車出工出力,。搬遷后,,日子過得很苦,為了生活,,閆青海裹著白頭巾放過羊,、開過運輸船。
“白頭巾就是咱山里農(nóng)民的象征,。它的用處可多哩,,冷了能防寒,,熱了可擦汗?!遍Z青海說,,過去白頭巾都是自家織的棉布做的,軟軟乎乎,,比戴帽子舒服,。
1978年,已擔(dān)任西柏坡村黨支部副書記的閆青海,,抓起白頭巾往頭上一裹,,帶著村里的壯勞力開始外出“闖蕩”。
他們?nèi)ナ仪f干過煤炭裝卸工,,“全身黑得光能看到倆眼睛一口牙,,白頭巾變成了黑頭巾”,但大伙心里都挺享受憑汗水掙錢的痛快勁兒,。
后來,,隨著前來西柏坡的游客越來越多,閆青海開了全村第一個“農(nóng)家樂”,,經(jīng)營起第一艘觀光船,,也成為西柏坡村第一個“萬元戶”。
依托紅色旅游,,西柏坡村如今打造成為省級美麗鄉(xiāng)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過萬元。
開門是湖光山色,,進門滿院蔬菜瓜果,,家住水庫邊的閆青海如今已經(jīng)過上了含飴弄孫的生活,但“一輩子都不想犯懶”的他依然干勁很足,,經(jīng)常去給開船的女婿當幫手,。
游客們都喜歡坐閆青海的船,聽他講紅色故事,。
許多年輕游客對閆青海的白頭巾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也有人說,都啥年代了,,多顯“土氣”,。
“以前過苦日子,裹著它,,不覺得土,;眼下日子好了,裹著它,,也不覺得土,。這一裹,就是半個多世紀,?!鄙斐霾紳M老繭的手,指著頭上的白頭巾,,閆青海倔強地說:“村里有俺這種習(xí)慣的人很多,,這是咱農(nóng)民的本色,不能丟,?!?/p>
新華社西寧5月18日電(記者王金金)記者從青海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了解到,,青海省的1172個“大棚房”問題已于3月底全部完成整治,、整改,整改率達100%
新華社西寧5月31日電 題:青海海西:“精細化保險”扎牢防貧網(wǎng) 新華社記者王金金 “村支書打電話告訴我,,有病就放心去看,,政府給貧困戶買了‘脫貧?!?,看病花不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