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題:下足“繡花功夫”決勝脫貧攻堅
辛識平
當前,不少地方把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結合起來,,對存在的問題把脈問診,認認真真抓整改,,為決勝脫貧攻堅打下扎實基礎,。
過去6年多來,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指引下,,廣大干部群眾合力攻堅,,使全國436個貧困縣脫貧摘帽、8200多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聚焦“精準”二字,,廣大扶貧干部挨家挨戶摸情況,一個一個解難題,,用扎實的作風,、細致的工作推動脫貧攻堅蹄疾步穩(wěn)向前邁進。
脫貧攻堅越是深入,,就越需要奔著問題去,,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深更實。一些地方通過實地調研,、征求民意等方式,,梳理出扶貧工作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有的扶貧標準把握不當,扶貧對象識別不精準,,存在扶貧“吊高胃口”現象,;有的政策落實有偏差,存在簡單化,、“一刀切”的問題,;有的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看數字報表不問實際成效,,存在“壘大戶”“造盆景”現象……諸如這些問題,,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背道而馳,,讓政策效果打了折扣,,不利于脫真貧、真脫貧,。
在開展主題教育過程中,,對照中央要求,認真檢視問題,,切實整改落實,正是共產黨人初心與使命的生動體現,,也是確保脫貧質量的有效路徑,。針對扶貧“吊高胃口”、對象識別不準等問題,,一些地方成立專門工作組,,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深入村村戶戶,,仔仔細細察實情,、看偏差,制定相關整改措施,;有的開展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回頭看”,,全面查漏補缺,不符合條件的一律清退,,該納入的全部納入,,受到群眾歡迎。這正說明,,做到“精準”,,需要在工作方法和作風上更加突出一個“實”字,舍得下一番“繡花功夫”,。
消除存在千百年的絕對貧困,,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搞數字脫貧,、算賬脫貧等“花架子”,。當前扶貧工作的關鍵,就是要把好鋼用到刀刃上,,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下更大的功夫補齊短板,穩(wěn)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幸福不會突然從天而降,。扶貧工作應堅持立足實際、久久為功,,以精細的工作解決好貧困群眾的眼前急需和后顧之憂,,為他們勤勞致富創(chuàng)造條件。把各方面工作做實做到位,,把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心勁充分激發(fā)起來,,就一定會干出越來越紅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