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8月15日電 題: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
新華社記者夏軍
雖已立秋時節(jié),,南國廣西仍烈日炎炎,。49歲的李桂松正帶著妻子給羅漢果授粉,綠色的藤蔓爬滿1米來高的竹架,,已長出的果實翠綠,,幾乎將藤蔓扯斷。李桂松盤算著,,今年村里至少有20戶貧困戶能“摘帽”了,。
自當(dāng)選為村委會主任開始,,李桂松就下定決心帶領(lǐng)全村所有貧困戶脫貧。貧窮的滋味,,李桂松自己也嘗過,。
李桂松家在廣西桂林市永福縣龍江鄉(xiāng)驛馬村,,多年前一家六口人日子過得清苦,。“當(dāng)時兩個娃娃讀書,,一個高中,,一個初中,負(fù)擔(dān)很重,?!崩罟鹚烧f,精準(zhǔn)識別時,,他家被認(rèn)定為貧困戶,。
一家人賴以為生的產(chǎn)業(yè)是種羅漢果,這是一種藥食兩用中藥材,,潤肺止咳,,也出口至歐美日韓等地。永??h有著數(shù)百年羅漢果種植歷史,,也被稱為“羅漢果之鄉(xiāng)”。
李桂松種植的羅漢果是老品種,,產(chǎn)量低,。他用籮筐裝果,“一畝只有兩三擔(dān),,扣除化肥等成本,,一畝收入才1000多塊?!?/p>
為幫助更多貧困群眾脫貧,,永福縣大力發(fā)展羅漢果產(chǎn)業(yè),,培育出新品種,,并安排技術(shù)員來到鄉(xiāng)村指導(dǎo)種植。技術(shù)員隔三岔五來到李桂松家,,勸說他種植新品種,。
與老品種相比,新品種能套種。這讓李桂松動了心,,他家山坡上新種了10多畝杉樹,,可以套種,不占地,。2016年,,李桂松種了10多畝新品種。果苗漸漸長大,,到了盛夏,,碩果累累。中秋過后,,果子收完,,李桂松一盤算,每畝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瞬間笑開了花,。一家人很快脫貧。
2016年,,李桂松向驛馬村黨支部交了入黨申請書,,“能脫貧都靠好政策,做人不能忘本,?!?/p>
種植新品種羅漢果脫貧,李桂松成了村里的“名人”,。遇上有人請教種植技術(shù),,他樂呵呵教人,大伙越來越信任他,。很快,,大多數(shù)村民都改種了新品種。
新華社合肥7月28日電(記者姜剛)記者從安徽省扶貧辦獲悉,,該省深入推進扶貧小額信貸“一自三合”模式,,確保新形勢下扶貧小額信貸“貸得到”“放得準(zhǔn)”“用得好”“還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