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特稿:尋找定遠艦
新華社記者
2019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125周年。
山東威海劉公島東村外,,一場水下考古正在進行,。史料記載,這里是北洋旗艦定遠艦坐沉水域,。
萬里之外,,在定遠艦的出生地德國,新華社記者輾轉找尋史料檔案,,希望有助于撥開歷史的迷霧,,尋找到更多有關那段蒸汽鐵甲時代的線索和故事。
卷邊圖紙上的亞洲巨艦
定遠艦是清政府在1881年簽署合同,、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制造的一等鐵甲艦,,排水量7355噸,最高航速14.5節(jié),,1885年回國入役,,編作清政府北洋水師旗艦,,號稱“亞洲第一巨艦”。
然而,,1895年,,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zhàn)中全軍覆沒,包括定遠艦在內的多艘軍艦沉于威海灣內,。
打造定遠艦的伏爾鏗船廠位于19世紀末的德國城市斯德丁,。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斯德丁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昔日的船廠也經歷多次拆分、重組,,資料散逸多處,。
經多方打聽,記者在已故德國收藏家彼得·塔姆的私人圖書館館藏資料中找到一些珍貴線索,。私人圖書館藏身于漢堡海事博物館內,,館內萬簽插架,側身行走都略覺逼仄,。
塔姆原是德國《漢堡晚報》一名跑海事口的記者,,后來成為出版業(yè)巨頭阿克塞爾·施普林格集團的董事會主席。他對船政史料,、艦船模型有著狂熱興趣,。
圖書館館員蓋里特·門策爾展開兩張泛黃卷邊的舊圖紙。圖紙正上方用德文花體字寫著“中國裝甲巡洋艦定遠”,,右上方寫著“海軍樞密顧問報告附件,,迪特里希 15/6 83”。
德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培高德辨認,,這是定遠艦建造完工后,,德意志帝國海軍樞密顧問阿爾弗雷德·迪特里希得到的兩張復制圖紙,。
史料記載,迪特里希在1879年至1898年間是德國海軍艦船建造工作的總負責人,。
俾斯麥的批示與紅色請柬
培高德說,,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曾就造艦一事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做好這一軍火大單,,展現工業(yè)實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德國出售給清政府的是新品,,也是試驗品,。這也是甲午海戰(zhàn)中歐陸多國都派出觀察員仔細查看戰(zhàn)況的原因,。”圖書館館員門策爾說,。
他說,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海軍技術戰(zhàn)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定遠艦及其同級姊妹艦鎮(zhèn)遠艦均參考了德國“薩克森”級裝甲巡洋艦和英國“英弗萊息白”的防護形式和主炮布置方法,,那時屬于最新設計,。
記者在彼得·塔姆私人圖書館找到一個紙盒,上面寫著“艦長約翰納斯·梅勒未展出的私人物品”,。史料記載,,定遠艦及其姊妹艦鎮(zhèn)遠艦完工后,按中德兩國間的合同,,由德國人駕駛回中國交付,,梅勒是鎮(zhèn)遠艦的回程艦長。
紙盒內有一個皮質夾子,。夾子右側有“萬壽圣節(jié)”“文武百官俱穿朝服”的字樣,。夾子內有紅色請柬若干。其中一張寫有“謹詹初七日準午刻春茗候”“席設本船便章恕速”等字樣,。
熟悉清史的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李琮認為,,從皮夾子和請柬的時間及內容推斷,是定遠,、鎮(zhèn)遠兩艦1885年回國泊駐大沽口后,,恰逢慈禧太后壽辰,北洋水師官兵邀請德方人員參加一場船上的招待會,。
相隔130多年,,皮質夾子顏色油亮、內襯靚麗,,大紅色請柬雖有水跡污損,,字跡依舊鐵畫銀鉤……
尋找歷史為了勿忘“定遠”
定遠艦當年的雄姿,今天的人們仍可領略,。
在山東威海灣,,停靠著一艘定遠紀念艦,。紀念艦按定遠艦原貌1:1復制,,外觀與原艦完全相同,艦上各種武器裝備齊全逼真,。定遠紀念艦講解員魯姍姍介紹,,艦上有4門由德國克虜伯公司生產的主炮,裝配在軍艦兩側,成斜對角式布局,,口徑305毫米,,可240度旋轉。每門炮重35噸,,射程7800米,,是北洋海軍裝備的最大口徑火炮。艦艏艦尾各裝備一門副炮,,口徑150毫米,,每門炮重4.77噸,有效射程11000米,。
黃海海戰(zhàn)中,,定遠艦火炮曾多次命中敵艦,紛飛彈片還擊中了日軍赤城艦艦長坂元八郎太的頭部,,令其當場斃命……
今年7月20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館聯(lián)合啟動“2019·山東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為期60天。
調查項目隊長周春水說,,威海灣水下遺址調查工作2017年開始,,2018年在劉公島東村外鎖定一處沉艦遺址,發(fā)現鋼板,、木船板,、煤塊、毛瑟槍子彈,、開花彈引信等一批沉艦遺物,,推測來自定遠艦。
他介紹,,此次將對沉艦遺址進行抽沙揭露,,對暴露的沉艦艦體按照考古操作規(guī)程和標準開展測繪、影像,、文字記錄等水下考古工作,,力爭找到標志性證物。
今天,,在定遠紀念艦上,,有一個關于定遠艦歷史的展覽。展覽結尾有一段題為《勿忘“定遠”》的總結詞:“定遠艦以其不平凡的生涯,,昭示著鞏固國家海權的重要,闡述著面海而興、背海而亡的歷史真諦,,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海洋強國航程中的一座獨特的航標,。”(執(zhí)筆記者:唐志強,、張遠,;參與記者:連振、邵魯文,、王歡)
新華社塔什干6月21日電(記者蔡國棟)“夢回布哈拉——唐定遠將軍安菩夫婦墓出土文物特展”20日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展,。唐代定遠將軍安菩以這一特殊的方式穿越千年“回家省親”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日前正式入藏一批在英國發(fā)現的致遠艦原廠設計圖紙高清掃描件,作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甲午海戰(zhàn)史的重要展品和資料
太子城遺址出土的泥質灰陶龍形脊飾 青塘遺址地貌(本文圖片均由中國文物報社提供) 酒務頭商代墓地出土青銅器上的族氏銘文。 黃泗浦遺址宋代河道底部石欄桿上的石獅,。 城河遺址出土器物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