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wǎng)消息: 在北京大學,3000多名新生在訓練營上,,傾聽了一位80多歲的老人,,講述的一個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這位老人是他們的師姐——樊錦詩,,也是今年8月份第四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中“正能量獎”的得主,,最近,樊錦詩還入選了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名單,。集這么多榮譽于一身,,大家卻更喜歡稱呼她為:敦煌的“女兒”。
永遠在路上 講述扎根敦煌的初心
回到母校的樊錦詩以“永遠在路上”為題,,為3000多名北大新生講述了她一生扎根敦煌的初心與堅守,。而實際上,今年7月,,新生們就已經(jīng)與樊錦詩有過“一面之緣”,,在他們收到的錄取通知書中,有一封樊錦詩的親筆信。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你們好,,我是老校友樊錦詩。1958年,,我和你們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炭鄬W習,,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是當時北大學子共同的夢想,。
學習考古專業(yè)的樊錦詩,,在1962年即將畢業(yè)時,來到敦煌莫高窟實習,,那是她第一次接觸到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既是一種喜好,,也是好奇,,想來看看。作為一個年輕人來說,,一看以后就是很震撼,。
初到敦煌實習 條件惡劣難以適應
然而,和震撼的藝術(sh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惡劣的生活環(huán)境,。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最西端,,氣候干燥,黃沙漫天,,冬冷夏熱,。這個不足20平米的房間,就是樊錦詩當年的居所,,設施十分簡陋,,這讓從小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樊錦詩一時難以適應。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這個飯呢,,一天好像兩頓,,我們在學校吃三頓,我從來沒碰到過吃兩頓,。晚上出去上廁所,,上廁所出那個門一看,晚上嘛,,我見的是個驢,,我不知道,聽他們說這個地方有狼。那兩個眼睛綠綠的,,我一害怕我就回到(房間),,不敢出去了,這一夜也沒睡著又想上廁所,,又害怕出去,。結(jié)果早晨天剛亮我趕緊跑出去,一看它還在那兒待著,。我說怎么著這個狼還在那兒待著,,再一看是個驢。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樊錦詩沒待到3個月就病倒了,,不得不提前結(jié)束實習。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當時說實在的就想著我不想再回來了,。
畢業(yè):國家需要 就是我們的志愿
然而不到一年,,她卻食言了。畢業(yè)分配時,,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人來北大,,指明要之前的那幾名實習生。樊錦詩的父親得知后,,給校領導寫了一封信,,希望學校重新分配,然而,,樊錦詩并沒有把這封信傳遞出去,。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我一看這封信我就沒轉(zhuǎn),倒不是說我有多那個,,我一想,,那我不是表態(tài),愿意服從分配嘛,,我怎么又把家長搬出來,,給我來說情呢。
1963年9月,,樊錦詩再次來到敦煌,,這一待便再也沒有離開過。
來到敦煌,,也意味著樊錦詩與大學時的戀人彭金章從此分隔兩地,,她說她不是沒有想過離開,起初那幾年,,還一直在尋求調(diào)到彭金章所在的單位——武漢大學,。
1967年,,趁著假期,樊錦詩和彭金章結(jié)婚了,,第二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也即將出生,。彭金章接到電報后,,立馬往敦煌趕,。
樊錦詩丈夫 彭金章: 下了火車趕汽車,,趕汽車到了敦煌,,樊錦詩生孩子已經(jīng)一個星期了。
孩子還沒滿月,,彭金章就因為工作原因離開了,。沒人帶孩子,,樊錦詩每天上班就把孩子自己留在家里,。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下班回宿舍,,遠遠聽見他哇哇哇哭,這我很放心,,他肯定好,,沒事兒,哭吧,,要不哭我就提心吊膽,。
長期與家人分居 曾想過調(diào)離
1972年,樊錦詩和彭金章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兩地分居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艱難。那時候樊錦詩一直在爭取調(diào)到武漢大學工作,。等到1986年,,領導終于同意她的選擇后,樊錦詩卻猶豫了,。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我呢也慢慢覺得我就這么走了,,這個石窟,好像我還應該給它做點什么,。
樊錦詩丈夫 彭金章: 她說反正我走不了,,我說走不了那這樣吧,我走吧,。
1986年,,彭金章來到樊錦詩身邊,從此結(jié)束了他們長達十九年的分居生活,。
沒有了后顧之憂的樊錦詩,,更加投入到莫高窟的保護當中。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樊錦詩針對莫高窟的保護展開國際合作,。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當時莫高窟最嚴重的問題——壁畫病蟲害。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跟外國人合作,他先是環(huán)境監(jiān)測,,溫度,、濕度,洞窟里他也測,,然后他說治沙,,就那兒開始。
國際合作 多年治沙緩解壁畫病蟲害
在極度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區(qū),,要避免風沙的危害絕非易事,。樊錦詩積極與外國文物保護公司合作,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建立了草方格,、植物、防沙屏等多重屏障阻擋黃沙,。然而這只是緩解,,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壁畫支持在泥壁的上面,,泥壁靠著石壁,,石壁后面是崖體,崖體的水過來,,它不要說水,,它有一點潮氣,它這個泥就軟了吧,。那么有潮氣就軟了,,干了就收縮,一脹一縮一脹一縮,,壁畫就(弄壞了),。
探索為莫高窟建立數(shù)字檔案
通過繼續(xù)與國外機構(gòu)合作,終于研制出了治理壁畫病蟲害的藥物,,在這過程中,,樊錦詩也找到了給莫高窟建立數(shù)字檔案的辦法。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找到美國芝加哥的西北大學,,來了一個科技人員,,他就跟我們說,那你擺要怎么拍,,光怎么打,,然后下面要鋪軌道,平行的,,正投影,。
1998年,,就在建立莫高窟數(shù)字檔案有些眉目的時候,國家開始了長假制度,,莫高窟的游客一下暴漲起來,。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 樊錦詩: 1998年是20萬,過了3年,,2001年是31萬,,2002年又上去了,心里想肯定還要發(fā)展,。那么再越來越發(fā)展,,就這么看著看著就看完了嗎?
保護莫高窟 來回奔忙反對上市
隨著莫高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當?shù)卦腥颂岢鲎屇呖呱鲜?,進行商業(yè)開發(fā)。樊錦詩立刻站出來表示反對,。那段時間,,她經(jīng)常蘭州、北京兩地來回奔忙,。
敦煌研究院研究員 趙聲良: (在北京)我們長期是住在地下室,,最早只有20塊錢住一個晚上的。
守護莫高窟 首創(chuàng)旅游預約制
經(jīng)過樊錦詩等學者的努力,,莫高窟最終沒有上市,。對于樊錦詩而言,她只想要守護敦煌,,保護文物,,把莫高窟完完整整地傳下去。2003年,,樊錦詩聯(lián)名其他全國政協(xié)委員提交了《關(guān)于建設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開始啟動每日游客最大承載量的實際研究,,并于2005年首創(chuàng)了“旅游預約制”,,每天游客不能超過三千人。2008年,,經(jīng)過5年的論證,,樊錦詩提出的建立敦煌數(shù)字中心的審核終于通過。當時已是年過半百的她,,帶領敦煌研究院的成員們?yōu)槊總€洞窟,、每幅壁畫和每尊塑像建立數(shù)字檔案。
數(shù)字敦煌 在線免費欣賞莫高窟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數(shù)字展示中心”成立,,實現(xiàn)了“總量控制,、網(wǎng)絡預約、數(shù)字展示,、實地看窟”的開放管理新模式,。2016年5月1日,“數(shù)字敦煌”資源庫正式上線,。自此,,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過網(wǎng)絡,免費欣賞30個洞窟,、10個朝代的高清圖像,,實現(xiàn)全景漫游。讓每個人,,都可以離敦煌近一點,,更近一點。
向這位老人致敬,。樊錦詩總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她幾乎天天圍著敦煌石窟轉(zhuǎn),,不覺得寂寞,,不覺得遺憾,因為值得,。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她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