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0月9日電(記者楊喆,、王松)他婉拒組織調(diào)換建議,,堅持把父親帶到了扶貧一線,,本想照料父親,沒想到卻組成了扶貧“父子兵”,。駐村期間,,扶貧干部付彥東與父親付慶申,在東北的一個小村莊里留下了他們共同踐行初心的故事,。
帶著父親去扶貧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肇源鎮(zhèn)四方山村是一個有著784戶,、3000多口人的村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0戶,、50人,。
付彥東駐村之前是大慶市公安局鐵人分局的一名緝毒警察,2017年9月,,他被派駐到四方山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這名緝毒戰(zhàn)線上屢破大案的警察,,天生就有一股要強(qiáng)的勁兒:“我一定要在這個村干出個樣來,。”
可令付彥東沒想到的是,,駐村剛3個月,,母親就因病住院,剩下父親一人在家,。一邊是剛剛進(jìn)駐的貧困村,,一邊是需人照料的雙親,付彥東左思右想,,與哥哥開了個家庭會議,,最終做了一個決定:“分爹媽”。
就這樣,,付彥東的哥哥負(fù)責(zé)照顧母親,,付彥東把父親接到鄉(xiāng)下,一邊扶貧一邊照料?!敖M織上看到這種情況,,也找過我,勸我調(diào)換,,但我放心不下還在建設(shè)中的扶貧產(chǎn)業(yè),,怕走了之后這事就黃了?!备稄〇|說。
父親當(dāng)時的一句話,,更讓付彥東堅定了信心——“爸跟你去,,不會給你添亂,你就大膽干,,找到辦法治窮根,。”
扶貧路上的“父子兵”
本意是在村子里方便照料,,可付彥東沒有想到,,父親來后卻與他組成了扶貧的“父子兵”。
四方山村底子薄,,產(chǎn)業(yè)少,,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任務(wù)繁重,?!拔覀兇瀹a(chǎn)的紅豆、糯米品質(zhì)都很好,,以前都沒賣上好價錢,。”付彥東說,,經(jīng)過研究并赴外地考察后,,建一個食品廠的想法得到了全村上下的贊同,村里一處廢棄的校舍被選為廠房,。
建設(shè)食品廠時,,付慶申主動承擔(dān)起規(guī)劃廠房和院落的工作。付慶申拿出了兩張圖紙,,手繪的平面圖上清晰標(biāo)注了廠房各個區(qū)域的功能和大小,。“多虧了老爺子,,要不我們還得花錢請人設(shè)計,。”駐村工作隊隊員許小明說。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廠從開工建設(shè)到生產(chǎn),,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食品廠冬天生產(chǎn)豆包,,夏天生產(chǎn)煎餅,,產(chǎn)品銷售到周邊。廠子每生產(chǎn)一箱煎餅,,都會拿出一元錢,,投入到扶貧專項基金。
“父親說要想辦法‘治窮根’的話一直提醒著我,,扶貧先扶志,,我們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動貧困戶的積極性,幫他們找事干,?!备稄〇|說。
在脫貧戶曾祥苓家,,她正忙著喂園子里的4頭奶牛,。“多虧了付書記,,幫我們申請了這幾頭‘扶貧?!灰B(yǎng)好就有奔頭了,?!痹檐咭贿呂古R贿呎f,臉上掛滿了笑容,。
如今在村子里,,許多人會尊稱付慶申為“老爺子”?!袄蠣斪釉谖覀兊墓ぷ髦衅鹆颂厥獾淖饔?。”許小明說,,付慶申經(jīng)常提醒他們說,,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只要起點早,、貪點黑就行了,。”
有了付慶申的激勵,,工作隊和村干部干勁十足,,村里又陸續(xù)開始生產(chǎn)牛肉醬,、辣椒醬,加工大米……奮斗帶來了碩果,,2018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父子共同踐行“初心”
前段時間,,付彥東父子一直住在食品廠里,。接近晚上8點,付彥東送走了最后一名干活的工人,,來到廚房,,燒了一壺水。沖上一碗燕麥,,再打開一袋酥餅,,拌一盤黃瓜,這就是父子二人的晚餐,。
廠子的一間屋子里,,還能看出舊教室的痕跡,。幾張簡單的單人床擺在屋里,,付慶申就睡在靠門的一張床上。
夜晚的東北村莊格外靜謐,,吃過晚飯,,父子二人就在屋里聊會兒天。第二天一早,,付彥東還要去走訪貧困戶,。“每天我都給父親‘匯報工作’,,說說我這一天都干啥了,。”付彥東說,。
2018年5月,,付彥東的母親因病去世了,這一年是父母親結(jié)婚50周年,,本想給父母慶祝一番的付彥東,,卻因工作繁忙沒能如愿,而這也成了付彥東心中的一大遺憾,。
付彥東和父親的事跡在當(dāng)?shù)亓鱾鏖_來,,他們的故事也被排成了地方劇,在當(dāng)?shù)厣涎?。大慶市公安局鐵人分局刑偵支隊干警宋佳佳認(rèn)為,,付彥東父子舍棄了小家的團(tuán)圓,,把大愛奉獻(xiàn)在了脫貧攻堅一線。
如今,,付彥東已經(jīng)完成了駐村的任期,,和父親回到了大慶。面對未來,,父子倆還有共同的愿望,。“我們希望每個村民都能富裕起來,,村集體也富裕起來,。”付慶申說,。
“心里沒有老百姓,,干不了什么大事?!备稄〇|說,,這是父親經(jīng)常對自己講的一句話,是他們共同的“初心”,,如今他已經(jīng)把這句話深深刻在心頭,。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出境游里的中國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杜白羽 隨著生活水平從溫飽提高到小康,很多曾經(jīng)的“奢侈品”對中國人來說變得日益平常,,出境游正是其中之一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史競男,、王鵬)中宣部舉辦的“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9日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載體,,是文化傳承的金種子,,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