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5日電 新疆:“沙漠人參”筑起綠洲屏障 鼓起農民錢包
新華社記者劉兵 白志強
初冬的南疆,,正是農村勞動力外出拾棉花促增收的繁忙時節(jié),,但和田縣塔瓦庫勒鄉(xiāng)農民吉力力·艾合買提夫婦今年卻在家門口找到了掙錢更多的工作:采挖“沙漠人參”肉蓯蓉,。
“我和媳婦在‘蓯蓉小鎮(zhèn)’采挖肉蓯蓉,每天挖400多公斤,,每公斤掙采挖費1元,,按天結算。現在不到1個月已經掙了8000多元,,相當于拾棉花兩三個月掙的錢,。”吉力力·艾合買提說,。
雖然是新手,,但近1個月來吉力力·艾合買提已掌握了肉蓯蓉的采挖方法:用坎土曼(鋤頭)向梭梭根部挖去,一般挖到三四十公分就能找到寄生在梭梭根部的肉蓯蓉,,然后從沙地中把肉蓯蓉整根或整窩刨出來,,最后回填沙土,等新一批肉蓯蓉生長到明年開春再采挖,。
吉力力·艾合買提說的“蓯蓉小鎮(zhèn)”,,其實是和田縣肉蓯蓉種植大戶李云海與塔瓦庫勒鄉(xiāng)60戶貧困戶共同成立的蓯蓉小鎮(zhèn)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塔瓦庫勒鄉(xiāng)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當地農牧民增收脫貧條件極其有限,,流動性沙漠更是常年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2012年以來,,李云海帶領社員們在3.2萬畝沙漠中種植成活固沙抗旱喬木梭梭1800萬株,,沙棗,、胡楊等20萬株,在梭梭根部套種肉蓯蓉,,把荒涼的沙漠改造成了綠意盎然的藥材基地,。
合作社成員吐爾遜·買合木提告訴記者:“合作社和我們進行技能傳授加勞務的合作方式,教會我們采用滴灌技術種植梭梭,、管理林帶以及采挖藥材,、按標準分揀藥材。日常的種植,、管理工作每天工資120元,,收獲季節(jié)按采挖量結算,每天收入300元以上,。這幾年跟著合作社干,,我家在2016年就實現脫貧了,我家院子和5畝紅棗林也不再擔心被風沙掩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