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2月3日電(記者范世輝)在太行山區(qū)河北省靈壽縣陳莊鎮(zhèn)西北深山區(qū),,有個村子叫“玉泉莊”,,這個曾被稱作“難熬村”的小山村,,如今沐浴在灑滿陽光的山坳里,干凈的街道旁,,散落著經(jīng)過改造的新房,溪水穿村而過,,小山村安靜祥和而又生機勃勃,。
村里老人講,這里原本沒有村莊,,幾個逃荒要飯的走到這里,,在山坡上開荒種地,繁衍生息,,漸漸成了村落。附近有“北傲”村,,大家就給自己的村子起名“南傲”,。只是這里氣候奇冷,玉米都長不成個,,鄉(xiāng)親們經(jīng)常忍饑挨餓,,有時候靠吃野草和樹皮充饑。日子太苦,,叫來叫去,,南傲村就成了“難熬村”。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抗大二分校一部設(shè)在“難熬村”后山上,。1942年,抗大二分校校長孫毅了解了村子的歷史后說:“苦日子一定會到頭的,,難熬太晦氣,,不如改成‘玉泉莊’吧,!”
然而,改了名字的村莊并沒有擺脫“難熬”的命運,。受深山交通不便和大山貧瘠等自然條件的限制,,這里仍是靈壽縣有名的貧困村。精準扶貧進行建檔立卡,,全村64戶144人,,常住村民6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高達44戶76人,,大多數(shù)村民還住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破舊石頭房,。
2016年,春節(jié)的喜慶還未走遠,,駐村扶貧工作隊進了村,。
縣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原駐村第一書記鄭云鵬說,入村時,,老百姓幾乎家家是危房,,石頭墻殘舊破敗,看著揪心,。于是,,他們把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當成了第一要事。
為解決改造資金缺口,,駐村工作隊依靠單位積極協(xié)調(diào)對接11家企業(yè)負責(zé)人到村開展幫扶,,前后募集了價值上百萬元的資金物資。同時,,邀請鑒定機構(gòu)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危房鑒定,,確定36戶列入危房改造,。
改造戶除享受政府危房改造補貼資金外,,危房新建戶按戶籍人口由社會捐助資金再補貼5000元/人,危房維修按戶籍人口再補貼2000元/人,。全村共改造危房面積1600平方米,徹底改變了村子面貌和老百姓的居住環(huán)境,,是全縣危房改造完成戶數(shù)、改造面積最多的村,。
新華社合肥9月19日電? 題:“帶著”兒女去扶貧 新華社記者陳諾 從貧困戶家出來,,初秋的大灣村已是暮色沉沉,,余靜偷偷找了個沒人的角落,,掏出手機,,一對小腦袋出現(xiàn)在手機屏幕上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侯雪靜)國務(wù)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司長曲天軍14日表示,,國務(wù)院扶貧辦將消費扶貧納入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和中央定點扶貧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