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月26日電 題:做一輩子看山人
新華社記者栗雅婷,、宋瑞
天津八仙山上的積雪還未消融,,護林員朱金保的除夕又一次在聚仙峰站度過。朱金保介紹,,八仙山上有6個森林防火管理站,,共有30多名護林員,防火護林巡視和保護區(qū)動植物監(jiān)測是他們每天的工作內(nèi)容?!拔掖^4個管理站,,條件最艱苦的還是聚仙峰站。不過現(xiàn)在還有三個同事與我并肩作戰(zhàn),?!?/p>
“干這行,最重要的就是‘眼勤身勤’,,眼珠子得好使,,腳也得跟上?!敝旖鸨Uf,,“山里春風強、農(nóng)活多,,春天防火任務最緊急,,我們需要兩人搭伙兒巡視?!?/p>
“快來進屋坐,!”山頂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屋,記者跟著朱金保來到屋里,,他把背包往灶臺上一放,,從里面掏出香菜、青菜,、黃瓜,、花生米、調(diào)料,、一棵大白菜,、一塊豬肉,這是他一周的口糧,,外加幾十包治腿的湯藥,,小小的灶臺被堆得滿滿當當。
朱金保卸下護膝,,捶了捶腿,。他說:“現(xiàn)在的條件好了很多,通了水,、電,。過去,水都得自己背上來,,一周50斤用起來精打細算,,早上的洗臉水晚上留著洗腳,,水比油都金貴?!?/p>
朱金保指了指灶臺旁的米和油,,“這都是我的小兄弟劉磊一次性背上來的?!敝旖鸨,?谥械膭⒗?017年來到八仙山,,2019年冬天開始駐守聚仙峰,。
32歲的劉磊坦言,護林員的工作確實比想象中要辛苦,,但這份辛苦卻不為人知,。“大家以為我們就是沒事在山里轉(zhuǎn)轉(zhuǎn),,其實沒那么簡單,,有時候不僅辛苦,還有些危險,?!?/p>
朱金保指著屋里的一面墻說:“這過去都被雷擊過,閃電把墻劈開了一個大洞,,人都能鉆過去,。有一次,火球眼看著從窗戶進來,,把電視拽到了地上,,我的頭發(fā)唰得一下就被吸起來了,電話線也被擊成了一節(jié)一節(jié)的,?!?/p>
記者聽得津津有味,已經(jīng)忘了尋“仙”的事,?!白撸鋈タ纯?!” 朱金?!耙宦暳钕隆保浾呋剡^神來,。只見他套上工作服,,扶著峰頂欄桿,開始“指點江山”,。
“看那邊山上,,過去樹都砍得光禿禿的。山里的村民靠山吃山,有放牧的,,有鑿山挖石的,,那時候下的雪都是黑的。這些年政府在努力修復礦坑,,粉塵少了,,雪也白了?!毕裰旖鸨R粯釉诎讼缮焦ぷ鞯淖o林員們見證了大山的變化,。如今,護林員們在巡山時,,還會格外留意珍稀的動植物,,并一一記錄在冊。
1995年11月,,國務院批準八仙山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018年9月,天津市劃定生態(tài)保護紅線,,包括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在內(nèi)的天津北部薊州山地丘陵區(qū)被劃定為水源涵養(yǎng)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tài)保護紅線,。
望著眼前綿延的群山,朱金保滿眼笑意:“老百姓稱我們是‘看山的’,,我們也樂意擔這個名頭,,做一輩子看山人?!?/p>
新華社天津1月25日電(記者栗雅婷,、宋瑞)臘月二十九,天津的氣溫不算太低,,但北部的八仙山上,,十幾天前下的雪還沒有融化。記者跟著護林員朱金保走在積雪的山路上,,耳邊聽到的是山風的呼嘯和沉重的喘息聲
新華社北京1月26日電(記者史競男)全系列發(fā)行量超300萬冊的《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將推出典藏版15冊,,以全新形式展示國際安徒生獎獲獎作品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