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1日電 題:號角聲里看于田——來自庫爾班大叔故鄉(xiāng)的脫貧報告
新華社記者丁建剛、郝玉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20世紀50年代,,庫爾班·吐魯木從家鄉(xiāng)于闐騎上毛驢要到北京去的故事廣為流傳。
昔日于闐,,今日于田,。在我國決戰(zhàn)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號角聲里,,聲名遠揚卻又曾積貧深重的新疆于田,能否再譜華章,?桑熟杏黃的夏日,,新華社記者入遠山進大漠,看到一幕幕激蕩人心的情景,。
我們看到大漠中鮮花怒放,、白鵝戲水的盛景……
5月底,盡管浮塵不時光顧,,綠洲里的玫瑰花卻格外嬌艷,。在白楊環(huán)繞的花田里,于田縣一年一度的玫瑰風情節(jié)再度上演,,人們用一場“幸福像花兒一樣”的網絡直播,,迎接鮮花盛開的豐收時刻。
“沙?;ㄥ?,是庫爾班大叔故鄉(xiāng)給我們的最直觀印象。于田地處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素有“玫瑰之鄉(xiāng)”美譽,。與過去農家零星種植不一樣,如今大漠變花海,,全縣玫瑰栽培面積達4.6萬畝,,年產量7000多噸,并成立了14個玫瑰花農民合作社,,引入龍頭企業(yè),,共同打造玫瑰花系列產品,,帶動5523戶穩(wěn)定增收,畝均收入3500元以上,。
對清晨就在花田里忙碌的阿孜古麗來說,家鄉(xiāng)的玫瑰花是實實在在的脫貧希望,。除了種花,、采花收入,她在合作社的玫瑰醬,、玫瑰馕生產線上,,也有穩(wěn)穩(wěn)的收益。
在博斯塘濕地,,我們還看到綠水覆野,,蘆葉輕搖,白鵝戲水,,宛如一幅江南畫卷,。
過去,除了數片稻田散布其間,,沙漠中的博斯塘濕地基本處在半荒棄狀態(tài),。而白鵝的到來,喚醒了沉寂,。2019年,,于田縣政府引進龍頭企業(yè),采取“企業(yè)+合作社+貧困戶+農戶”模式,,打造從養(yǎng)殖到肉食加工的產業(yè)鏈,,大力發(fā)展鵝產業(yè)。白鵝戲水的美景,,承載著1900多戶貧困農戶的脫貧期待,。
3月9日那天,,天色將亮,,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把山坳里的桑峪村村委會照得亮堂堂,,小貨車停在院里,。我和村里的工作人員一起忙活著給豆芽稱重、裝箱,,準備著復工之后的首次發(f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