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過去,,生活在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隆子縣中南部斗玉鄉(xiāng)的居民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2008年,,這里的村與鄉(xiāng),、鄉(xiāng)與縣之間才通了簡易的便道,。
斗玉鄉(xiāng)是山南市唯一的珞巴族群眾聚居地,,2011年經西藏自治區(qū)上報國務院同意設立“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至此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成為我國當前最后設立的一個民族建制鄉(xiāng)。
當前,,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總人口202戶,,629人,其中珞巴族59戶,、213人,,占總人口的33%,珞巴族集中居住于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斗玉村,。
圖為珞巴原鄉(xiāng)廣場 斗玉村村委會供圖
“進入新時代以來,,在黨和國家的傾心關懷下,,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顯著?!?012年任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鄉(xiāng)長的扎西央金是當地的珞巴族人,。
“2016年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32戶、66人,?!痹餮虢鹫f。
2014年,,總投資3810萬元的斗玉生態(tài)文明小康示范村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是改造50戶民房,、新建23戶民房,;2018年,西藏邊境小康示范村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斗玉村參加新建房屋戶數35戶116人,, 2019年所有新建村居均以驗收并交付使用。
圖為2018年斗玉生態(tài)文明小康示范村新建房屋 攝影:賈華加
通過技能培訓,、轉移就業(yè),、政策兜底、生態(tài)補償等精準扶貧措施的強化幫扶,,2017年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正式脫貧摘帽,。
作為西藏自治區(qū)邊境一線鄉(xiāng),邊民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每年每人1000元提高到2016年的1700元,,2017年提高到2700元,,便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2020年邊境一線邊民補貼再次提高到4700元,。
“2019年全鄉(xiāng)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余元,,全鄉(xiāng)經濟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增長勢頭?!痹餮虢鸾榻B說,。
圖為珞巴族傳統(tǒng)祭祀方式 翻拍:王淑
道路通了,思路寬了,。隨著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開放,,村民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
斗玉村村主任頓珠是當地有名的“能人”,,2016年頓珠響應國家的有關脫貧攻堅和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政策走出斗玉鄉(xiāng),,前往有獨特茶文化的西雙版納學習茶葉加工技藝。
“犀鳥茶是我們世代飲用的野生茶,,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調節(jié)風濕關節(jié),、養(yǎng)胃,、清肝等功效,生長在海拔3200到3300的地方,?!鳖D珠說,外界對綠色健康的犀鳥茶的了解很少,,他想通過學習茶葉加工技藝把犀鳥茶推廣出去,。
“犀鳥茶”源自于珞巴族特有茶飲——犀鳥樹茶。相傳,,古時珞巴族先人在野外狩獵時受傷中毒,,幸得本族所奉圖騰神鳥犀鳥指引,在其棲息的大樹上摘得樹葉煮水飲食解毒治傷方解厄難,,此后珞巴族人世代飲用此樹樹葉制成的茶飲,。
圖為犀鳥茶產品 斗玉村村委會供圖
學成歸來,頓珠于2017年發(fā)起成立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斗玉村珞隅綠色農產品合作社,,主要提供以犀鳥茶為主的農特產品生產,、銷售、加工,、貯藏,、運輸以及生產經營、信息服務,。
“犀鳥茶產品采用現代紅茶烘制技藝制作,,市場前景廣闊?!鳖D珠說,,2017年合作社銷售額6萬元,2018年銷售額達13萬元,,2018年銷售額16萬元,。
合作社現有管理運營人員5人,員工28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0人,。
合作社的成立,讓斗玉村農牧民群眾實現增收創(chuàng)收,、自主脫貧有了新的途徑,。每年采茶季,村民梅朵都會去山上采摘茶葉?!安烧枞~每天有150元的收入,。”因缺乏勞動力,,梅朵一家曾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著黨和國家的各項邊民優(yōu)惠政策和自身的努力,梅朵主動申請并于2017年成功摘掉“貧困”的帽子,。
“犀鳥茶樹種全部來自于天然野生樹種,,2019年合作社試種了5棵樹種,目前長勢良好,。未來,,有可能實現人工種植?!鳖D珠說,,犀鳥茶已成為珞巴群眾心目中的致富樹,它引領珞巴群眾走向小康之路,,過上三不愁的幸福生活,。
和頓珠一樣年輕的次仁多布杰也于2017年主動走出家門專程到甘肅嘉峪關“取經”,學習種植苗木技術,。之后在山南市創(chuàng)業(yè)辦的支持下,又到西藏拉薩,、山南市及扎囊縣等各類苗圃基地實地考察,,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了扦插樹苗、嫁接,、播種方法,、種子培育、苗圃管理,、苗圃防病知識,、土壤消毒、種植花草等專業(yè)知識,。
圖為次仁多布杰的綠化生態(tài)苗圃 攝影:王淑
學成回來后,,次仁多布杰與斗玉村7名珞巴族村民共同集資成立了隆子縣珞巴特色綠化生態(tài)苗圃專業(yè)合作社,通過自己的雙手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目前合作社以特色綠化生態(tài)苗圃種植為主的各項生產經營業(yè)務已經形成規(guī)模,,并已經產生經濟效益,讓合作社全體員工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同時帶動了當地邊境貧困農牧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緩解了各級政府的脫貧壓力。
通過3年艱辛的生產經營,,合作社及其特色綠化苗圃基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初具規(guī)模,目前已經種植新疆揚,、紅豆杉,、當地楊樹、漢柳樹,、柏樹等,,成活的苗木總數已經達近30萬棵。
“僅僅經過3年的時間,,已經能夠向市場提供和銷售優(yōu)質苗木取得實際經濟效益,,2019年銷售紅豆杉、花椒苗等各類苗木,,實現10余萬元經濟效益,。”
如今的斗玉珞巴民族鄉(xiāng),,家家都是二層小樓,,通往山外的水泥路不僅讓珞巴群眾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讓當地珞巴群眾實現了小康夢,。 (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賈華加)
新華社廣州6月19日電題:近2.6萬家企業(yè)齊上線 廣交會上直播帶貨迎來新天地 新華社記者丁樂、陸浩 在“云端”舉行的第127屆廣交會展銷正酣,,10天24小時的全天候網上直播間無疑最具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