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 于海峰: 全國大約有28萬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0多萬個群測群防員,在雨中,、雨后來巡查及時發(fā)現信息,,監(jiān)測預警儀器設備的研發(fā)和推廣應用,能夠提前做到預警,,這樣人防加技防兩個方面都努力,。
汛期以來,共發(fā)布國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89條,,其中橙色以上15條,,各地共發(fā)布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信息1056條,其中橙色以上167條,。
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 于海峰:災害預警就是要提前發(fā)現災害發(fā)生的時間以及威脅的范圍,,如果兩個小時能預警出來,我們就可以把所有的受威脅的人全部撤離出來。如果半個小時的預警能夠成功,,我們也能把絕大多數人撤離,。
專家提示:要在地質災害發(fā)生前做好避險準備
地質專家提示,在地質災害發(fā)生前,,高風險地區(qū)就應該在專業(y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事先選定臨時避災場地,提前確定安全的撤離路線,、臨災撤離信號等,,并做好必要的防災應急物資儲備。
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 劉傳正:避難場地地形不能太高,,沒有對著的泥石流溝的溝口,比方說農村的大谷倉,,農村的村小學,、村委會,一般相對空曠的地方,。
除了要事先選好臨時避災場地,,在撤離危險區(qū)前還應該通過實地踏勘選擇好轉移的路線。路線的選擇要盡可能避開滑坡的滑移方向,、崩塌的傾崩方向或泥石流可能經過地段,,盡量少穿越危險區(qū),沿山脊展布的道路比沿山谷展布的道路更安全,。
同時專家提示,,撤離之前要事先約好撤離信號。
央視網消息: 自然資源部昨天(2日)表示,要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已經受理的各類建設項目用地審批,,一季度內現有存量項目審批清零,全力支持企業(yè)復工復產,,全力保障后續(xù)建設項目落地
央視網消息 :記者昨天(9日)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河南省、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近日陸續(xù)出臺省(區(qū))級層面總體工作方案,,啟動自然資源統(tǒng)一確權登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