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注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xiàn)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臺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臺風“鸚鵡”于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臺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
從常年來看,,7月是臺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臺風生成,。但今年臺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臺風究竟怎么了,?經(jīng)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guān)氣象專家,。
對于盛產(chǎn)臺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臺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歷史上,,該區(qū)域7月最多生成過8個臺風,最少也有1個臺風,。為何今年臺風不露面,?
氣象專家表示,臺風生成首先需要溫暖的洋面,,能夠為臺風發(fā)展提供能量,。此外,上升氣流,、足夠的地轉(zhuǎn)偏向力,、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等因素也是臺風順利生成的重要條件。但對于今年來說,,副高是抑制臺風生成的原因之一,。
“影響我國的臺風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產(chǎn)生?!敝袊鴼庀缶峙_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解釋,,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發(fā)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異常偏強西伸,,赤道西風位置偏西,,南海與菲律賓以東洋面的海平面氣壓異常偏高,不利于低層熱帶對流發(fā)展,因此臺風生成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汛期副高對我國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與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它的強弱,、進退和移動,同臺風生成以及我國東部地區(qū)旱澇等關(guān)系極其密切,,是汛期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tǒng),。而今年自入夏以來,副高持續(xù)偏強,、偏南,,使得西太平洋地區(qū)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導致其缺少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境條件,,擠壓了臺風生存空間,,這是今年以來臺風生成偏少、登陸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即便7月沒有臺風生成,也并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臺風活動趨弱,。特別是夏末到秋季,,可能出現(xiàn)強度偏強、影響我國較大的臺風,?!备咚┲f,從目前情況來看,,西太平洋及南海海溫都較常年明顯偏高,,在30℃左右,而常年海溫為27℃至28℃,,若臺風生成,,將利于其發(fā)展。因此,,隨著8月至9月臺風陸續(xù)增多,,不排除臺風集中生成或爆發(fā)的可能性。
“副熱帶高壓”一詞在今年并不陌生,。今年副高長期偏強,、偏南,也使得江南,、江淮,、長江中下游等地入梅偏早,,出現(xiàn)“暴力梅”。6月以來,,南方遭遇多輪強降雨,,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梅雨超長“待機”,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位,,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10年最大,。
一般來說,副熱帶高壓北側(cè)強降雨多發(fā),,而副高控制區(qū)域則是高溫盛行,。由于副高偏強,且基本穩(wěn)定控制著華南一帶,,從6月開始,,華南許多地方就已熱到發(fā)暈。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余勇提醒,,若雨帶北跳、臺風又不活躍,,南方地區(qū)勢必會從當前的洪澇狀況迅速轉(zhuǎn)向高溫熱浪,,對此要高度警惕、認真分析,,氣象部門也將扎實做好北方主汛期預報預警服務各項工作,,切實擔負起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責任。
氣象部門預計,,“七下八上”期間,,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shù)為2至3個,較常年同期略偏多,。臺風路徑以西北行為主,。8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將有熱帶低壓活動,,并可能發(fā)展為臺風,;受其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qū)將有較大風雨影響,,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該區(qū)域高溫天氣,。
新華社???月1日電(記者嚴鈺景)海南省氣象局1日15時10分變更臺風四級預警為臺風三級預警。南海熱帶低壓已于1日14時加強為今年第3號臺風(熱帶風暴級),,命名為“森拉克”
新華社???月1日電(記者嚴鈺景)海南省氣象局1日15時10分變更臺風四級預警為臺風三級預警。南海熱帶低壓已于1日14時加強為今年第3號臺風(熱帶風暴級),,命名為“森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