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學生上完網(wǎng)課后,,李松竹穿上防護服,忙碌在抗疫一線,,引導居民進行核酸采樣,、查驗健康碼、登記身份信息,,活潑開朗的她被大家稱為“支架姑娘”,。
“有愛心商戶送來了咖啡,包裝袋上還給我畫了畫,?!崩钏芍裾f,“我?guī)椭鷦e人,別人同樣溫暖了我,,這種‘雙向奔赴’的感覺很棒,!”
12月10日,,在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安樂街道辦事處,關超在搬運防疫物資,。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在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安樂街道辦事處抗疫隊伍中有一對“母子檔”——關超和他的母親王濤,。27歲的關超是一名舞蹈教師,2020年疫情發(fā)生時,,他開始在社區(qū)做志愿者,。
12月10日,,在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安樂街道辦事處,王濤為社區(qū)工作人員準備盒飯,。新華社記者張濤攝
本輪疫情以來,關超暫時停掉線下課程,,參加抗擊疫情志愿服務工作,,母親王濤也決定加入其中。在街道辦事處的廚房,、社區(qū)辦事大廳,、核酸檢測采樣點等場所,母子倆有時相互配合,,有時各司其職,,被大家稱為抗疫“母子兵”。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滿洲里市,,許多志愿者活躍在防疫一線,,努力構筑堅實的防護網(wǎng),助力疫情防控,。
12月6日,,在滿洲里市新元國際小區(qū),,志愿者指導居民出示健康碼。新華社記者魏婧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