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介紹,,紀念館是2003年建起的,,“平北”是指北京以北。1938年,,平北地區(qū)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在沙塘溝村誕生,,這個支部成為“紅色后七村”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戰(zhàn)斗堡壘,一個小山村八成的年輕人參加八路軍,,戰(zhàn)爭年代,,犧牲的烈士就有108名。
王利燕,、汪榮鳳,、孫海芳,是三位紀念館講解員,,她們胸前馬甲上各別著一枚黨徽,。47歲的王利燕,,從活動室里剛出來,就戴上一雙橡膠手套,,拎著一只鐵皮水桶,,隨同樣拎水桶的汪榮鳳、孫海芳向山下走去,。張建康在后頭叮囑登臺階的人小心,。
手里拎著鐵皮水桶的志愿者們,。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學雷鋒永遠不過時
呂玉鳳還在活動室內理發(fā),,55歲的張松海估摸母親還有一會兒才能理完,他一個人先回到家里,,將大門上的小鎖打開后,,掛在門框環(huán)里,一個人在院子里佇立,。王利燕進屋后,,擰開廚房里的水龍頭,“有點舊了,?!?/p>
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為老人理發(fā)。新京報記者王巍攝
張建康端著滿滿一盆水,,放在堂屋里的水泥地上,,用手潑灑起塵的地面。和堂屋隔著一堵墻的是廚房,,洗潔精在生銹鐵鍋里起滿泡泡,汪榮鳳俯身在灶臺下放下一張報紙,。1971年出生的張建康,,將《學習雷鋒好榜樣》作為自制視頻的背景音樂,,“我們的學雷鋒活動,不是一天兩天,,是長期成系列的,。說實話,,學習雷鋒,什么時候都不過時,?!?/p>
“開展關愛重點群體志愿服務活動,,真是為了讓空巢老人、低保戶,、殘疾人,、留守困境兒童等重點特殊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讓困難群眾得到親人般的關愛,,感受到村組織的溫暖?!睆埣t霞是沙塘溝本村人,,從2010年起擔任村里黨支部書記,她告訴記者,,村里有一些老人是一直單身的,也有老人是兒女不在身邊而又腿腳不靈便的,,“他們真的需要關愛?!?/p>
1958年出生的張書利,,今天腰間盤又疼了,,她扶著床,、扶著桌子,、扶著墻,,才能走動路。當張建康和志愿者們帶著水桶,、抹布,,走進她家的時候,,她見到這么多人來感到特別激動和興奮,向一個又一個和她打招呼的人,,重復地敘述她看病治病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趙利新攝影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