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6月3日電題:再訪秦嶺
新華社記者儲國強,、賀占軍,、姜辰蓉
綠樹成蔭時節(jié),穿過一個又一個隧道,,在明暗變幻中跨越南北,,新華社采訪組一行走向秦嶺深處。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但有段時間,,這座重要山脈一度陷入生態(tài)被破壞的困擾中,。
再訪秦嶺,車走景移,,山靜林幽,,松翠泉香,,感受的卻是日異月殊的深刻變化。
望青山草木蔓發(fā)
春夏之際,,秦嶺山間,,草木蔓發(fā),碧綠如茵,。
在觀音山自然保護區(qū),,一叢叢松林直指藍天,密密匝匝,,如列隊等待檢閱的士兵,。
手撫樹干,憨厚黝黑的張武軍感慨萬千:“這些樹都是我們種的,,沒想到直徑都30厘米了,。”
20多年前,,這位護林員卻是樹木“終結者”——伐木隊員,。
1998年天保工程實施后,采伐工隊解散,,留下的人成了護林員,,轉行植樹造林。山林初盛,20多年的時間,,張武軍和隊友們造林7萬多畝,,撫育林地20多萬畝。
林區(qū)在變,,礦區(qū)也在變,。
曾經(jīng)隱藏在秦嶺山間的一些小礦山、小水電是秦嶺揮之不去的“傷疤”,。近年來,,陜西積極推進秦嶺礦權退出,涉及重點保護區(qū)以上的169個礦權完成退出,;小水電累計拆除298座,、退出81座。
在地處秦嶺的“中國鉬都”金堆鎮(zhèn),,已經(jīng)閉庫的木子溝尾礦庫壩面,,綠草如毯,雜英芬芳,,猛一看還以為是普通高山草甸,。渭南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明說:“這里治理后,上面種了苜蓿、三葉草和冰菊,,目前已經(jīng)修復了1000多畝,。”
“傷疤”被修復,,新工程也因生態(tài)保護有了新要求,。
在黃金峽水利樞紐大壩,微風過處,,碧波蕩漾,,有“小南水北調”之稱的引漢濟渭工程正在加緊施工。大壩兩側,,全長1908米的“生態(tài)魚道”初具雛形,,以后漢江干流魚類可通過它洄游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