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19日電(記者楊思琪)記者19日從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了解到,這所學校生命科學中心教授黃志偉課題組發(fā)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體B細胞受體復合物的組裝和識別機制,,并發(fā)現(xiàn)不同亞型B細胞受體具有不同的組裝模式。
T細胞和B細胞是人類適應性免疫細胞,,在病原感染,、癌癥發(fā)生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中起著關鍵作用。它們分別通過T細胞受體和B細胞受體識別抗原信號,,把信號傳遞至細胞內,,從而激活T細胞和B細胞的免疫反應。然而,,其受體復合物信號轉導,、免疫激活的結構基礎與分子機制問題,一直是免疫學領域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
人類B細胞受體有5種亞型,。這個課題組解析了人體IgG和IgM兩種亞型的B細胞受體復合物結構。研究發(fā)現(xiàn),,B細胞受體復合物結構包含了一個膜結合形式的免疫球蛋白同源二聚體,,用于識別抗原,,以及一個膜結合形式的異源二聚體,用于信號傳遞,。一系列實驗數(shù)據(jù)不僅解析了長久以來未破解的B細胞受體結構與組裝機制,,且對認識其啟動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以及開發(fā)靶向B細胞受體的免疫療法用于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關鍵結構基礎,。
近年來,,在人免疫細胞受體的結構與分子機制研究方面,黃志偉課題組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包括解析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亞基組裝、識別機制,,提出T細胞受體的“膽固醇——門栓”控制理論,,為設計靶向T細胞受體調控T細胞活性的免疫療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據(jù)悉,,這一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哈工大青年科學家工作室等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