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2月13日電題:南京,,城祭
新華社記者蔣芳、邱冰清
13日,,南京在寒冬中迎來第九個國家公祭日,。10時01分,凄厲的防空警報響起,,江上的輪船、路上的汽車跟隨鳴笛,,警報聲,、鳴笛聲響徹大街小巷、長江兩岸。
這是2022年12月13日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這一分鐘,,南京的時間仿佛凝固了,。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內(nèi),肅立著約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85年前,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古都南京滿目瘡痍,,無數(shù)民眾流離失所……那是南京城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國家公祭儀式現(xiàn)場,95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陷入回憶,。1937年12月,,葛道榮的叔父和兩位舅舅慘遭日軍殺害,年僅10歲的他僥幸逃生,。
2022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右一)參加國家公祭儀式。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自2018年起,,南京將“默哀一分鐘”明確寫入條例,,確保國家公祭儀式的莊重感和儀式感,傳遞了一座城,、一城人對歷史的敬畏,,對和平的堅守。
喧囂繁華的南京商業(yè)中心新街口,,車輛停駛,行人駐足,;早高峰剛過的地鐵站里,,人們停下腳步觀看電視直播國家公祭儀式;在全城十幾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人們低首默哀,、緬懷逝者。
這是2022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jì)念碑附近江面上參加悼念活動的船只。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