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題:新華時評:在博物館里感受美好生活
新華社記者孫麗萍
在故宮博物院看氣象萬千的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在三星堆博物館感受中華文明的多元瑰奇,;在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館體驗深夜開放的“星空之境”,;在中共一大紀念館追尋偉大的開端……
我們即將迎來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里,,神州大地上的一座座博物館成為文化旅游目的地中的“頂流”,。據(jù)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共接待游客超5000萬人次,,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許多博物館客流量已達接待能力上限,。
為何要去博物館?這是因為,,博物館可以回答“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向哪里去,?”
博物館里的精美文物,,承載著我們的文化身份和精神傳承。從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豬形陶鬶,,從商周時期精美非凡的青銅重器到漢代的金縷玉衣,,從“一頁宋書一兩金”的傳世古籍到清代圓明園的十二獸首……我國數(shù)千座博物館的浩瀚館藏,讓觀者穿越中華文明發(fā)展的不同時空,直面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延綿不絕的偉大與壯麗,。當我們穿行于靜默無言而又細述萬千的瑰奇文物之間,,仿佛能傾聽到博物館在訴說:今天的每一個中國人,是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是它在當下的傳承者,、守護者和創(chuàng)造者。
博物館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也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神州大地上,,數(shù)千座館藏琳瑯的博物館,,以文物藝術(shù)之美推動不同文明對話,美美與共,、浸潤人心,,是展示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殿堂,亦是一間間面向未來,、融入全球的文化客廳,。
近年來,隨著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文物活起來、火起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守正創(chuàng)新,、持續(xù)探索,正日益成為熱門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流量的重要入口,,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美育需求。徜徉其間,,是一場又一場與中華文化的最美邂逅,。
“詩和遠方”就在博物館展廳里,蘊含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在我們對自身文化深深回望,、欣賞與眷戀的時刻被瞬間“激活”。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可持續(xù)性與美好生活”,。從歷史到當下,從今天到明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我們每一寸奮斗的足跡都將凝成時代的精粹展陳于后世,把中華民族千古一脈、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傳遞下去,,告訴后人——美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