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6月9日電(記者周暢)走進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手工紙研究所的實驗室,,三面墻的組柜里擺滿了從安徽,、福建,、浙江,、西藏、四川等地收集的手工紙樣本,。電腦上顯示著不規(guī)則的纖維紋路,,一張張纖維圖,就像是一張張手工紙的DNA,,揭示著每種手工紙材料和工藝的“基因密碼”,。
涇縣宣紙,、云南東巴紙、山東桑皮紙,、鉛山連四紙、福建玉扣紙……這些以手工抄制方式制作而成的紙被統(tǒng)稱為手工紙,,每一種手工紙的特殊用料和技藝都蘊含著“紙壽千年”的奧秘。
今年63歲的湯書昆教授平均每年有4個月的時間行走在生產(chǎn)各種手工紙的村落中,,尋訪各種手工紙制作的非遺傳承人,收集紙樣帶回實驗室作為研究樣本,。從2008年至今,他已帶領(lǐng)團隊實地走訪了超過300個村落,,探訪了500多個造紙坊。
手工紙研究所正在進行手工紙的纖維測試與觀察,。新華社記者周暢攝
“這里所有的手工紙和原料,都是我們?nèi)ヒ粋€個村落和非遺傳承人手中收集而來,?!睖珪フf,。
將這些樣本帶回實驗室后,手工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會用顯微儀器及各種測試工具觀察不同類型手工紙的纖維結(jié)構(gòu)與成分,,測試其耐久性,、潤墨性、耐酸性,、抗張強度等特性,。
4年前,,秦慶來到中國科大讀研究生,,開始接觸到手工紙,,“每一種手工紙都不一樣,不管是其原料構(gòu)成還是特殊工藝,,都反映出了當(dāng)?shù)氐奈幕?、?jīng)濟,、民俗等不同背景,,有非常明顯的在地性和多元性,?!鼻貞c覺得每一次收集紙樣,、分析紙樣,,就像是一次探索和解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