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景德鎮(zhèn)御窯博物院與故宮博物院交接了一只珍貴的“鴨子”,。五百多年前,,它誕生于明代御窯廠,因瑕疵無緣面圣,,被打碎后就地掩埋;五百多年后,已成碎片的它來到昔日的皇宮,、如今的故宮博物院,在陶瓷修復師的手中“復原”,,圓了它最初的“進宮”夢,。
修復后(上)與修復前(下)的明成化素三彩鴨型香薰。故宮博物院供圖
這只鴨子是明成化素三彩鴨型香薰(以下簡稱“鴨薰”),是由明清御窯遺址出土的60余片殘片拼對,、修復而成,。參與修復的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紀東歌介紹說,在故宮院藏約36萬件陶瓷類文物中,,從未見過同款,。“這件藝術珍品構思巧妙,。鴨身分兩截,,上部為蓋,下部盛香料,,頸與腹中空,,腹以子母口相合,口沿可見六個隱孔,。推測古人會在鴨腹放入香料,,再讓香氣通過鴨嘴散發(fā)而出?!?/p>
明代在景德鎮(zhèn)設立皇家瓷廠,,燒成瓷器后只選精品送入宮中,其余大多打碎掩埋避免流入民間,,這使得遺址下堆積的碎瓷片厚達十余米,。自1987年考古發(fā)掘工作啟動以來,御窯遺址已出土數(shù)以噸計的御窯瓷片標本,,研究人員通過拼對修復,,讓數(shù)千件珍貴文物再生。
“古代鴨薰以銅質為多,,瓷質罕見,,這款未見傳世的鴨薰則更為珍貴?!本暗骆?zhèn)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說,,研究人員已從海量出土瓷片中復原了六件,但不排除未來隨著考古發(fā)掘工作的開展為鴨薰家族再添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