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北本r間10月8日21時16分迎來寒露節(jié)氣,,這是深秋的節(jié)令。此時節(jié),,露水盈盈,寒氣漸重,,隨著最后一批鴻雁南飛,,冬天的腳步開始隱隱走來。
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寒露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十七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第五個節(jié)氣。如果說白露是由炎熱向涼爽的轉(zhuǎn)折,,那么寒露則是由涼爽向寒冷的過渡,。
這段時間首先會出現(xiàn)“終結(jié)”性質(zhì)的物候特征,,比如寒露三候中的初候“鴻雁來賓”,。鴻雁俗名大雁,是隨著季節(jié)變換而南北遷徙的候鳥,,古人觀察到鴻雁的這一習性,便將其作為歲序更迭和氣候變化的一個標志,。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多次以鴻雁之飛作為時間信號和物候特征,,如雨水三候中的第二候“候雁北”、白露三候中的初候“鴻雁來”,、小寒三候中的初候“雁北鄉(xiāng)”等,。
在由國慶看來,,“鴻雁來”與“鴻雁來賓”相比少了一個“賓”字,,意在以示先后之別,。
他解釋說,,鴻雁南飛并不是同一時間、同一批次,,它們因所處地區(qū)不同,、氣候不同,、距離不同等原因,,有的早早南歸,有的遲遲未動,。古籍中記載“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后至者為賓”,意思是說白露時節(jié)先期到達南方的鴻雁,,很像是率先回家迎客的主人,,而寒露時節(jié)南飛的鴻雁已是最后一批,又仿佛是姍姍而來的客人,。
同為南飛鴻雁,有先來后到,,也有主賓之別,,古圣先賢在遣詞用句上的考究,準確表達了一個時段氣候變化上的開始與結(jié)束,。隨著鴻雁南飛的終結(jié),深秋已至,,天氣漸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