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政策留給更需要的人吧!”年底,,左秀發(fā)跟老伴一合計,,不再申請低保了。
今年66歲的老左是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xiāng)神山村村民,,因患重病致貧,,一家人擠在一棟墻壁開裂、四面透風的土坯房里,。每到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老左日思夜盼改變家里的窮面貌,。
今年2月,精準扶貧的春風吹來,,吹圓了老左的脫貧夢,。
一直以來,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缺乏有帶動力的產(chǎn)業(yè)等,阻擋著神山人脫貧致富的步伐,。今年年初,,村里來了一群“新村民”——吉安派來的“第一書記”和市、縣,、鄉(xiāng)三級派來的扶貧干部,,長期住在村里,,挨家挨戶摸實情、問困難,,與村民們一起吃,、一塊干,一起合計脫貧辦法,。
扶貧工作組立足神山實際謀劃脫貧產(chǎn)業(yè),,決定對接大井岡開發(fā)旅游。雙龍?zhí)?、水簾洞、紅軍藥庫,、紅軍被服廠,、紅軍練兵場、象山庵……原先散落周邊,、不為人知的旅游資源被一一挖掘,,串珠成鏈;全村的危舊房,、泥巴路,,不是為改造而改造,而是著眼全域改造,、全域旅游,、全域產(chǎn)業(yè)、全域交通等進行全域規(guī)劃,。
乘著發(fā)展旅游的“春風”,,老左將自家的破房子維修加固,改造成神山客家餐館,,打糍粑是最具特色的招牌項目,。一個石臼,兩個木杵,,幾團糯米飯,,一撥撥游客爭相來嘗鮮……
扶貧工作組又送來一份脫貧大禮:籌集產(chǎn)業(yè)幫扶資金2.2萬元,幫老左入股了黃桃及茶葉種植基地,,頭三年按本金的15%分紅,,第四年按本金的20%分紅,第五年以后按本金的30%分紅,,老左一家從農(nóng)民變身“股民”,,享受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收益。
糯米小糍粑,,成了脫貧香餑餑,。打一臼糍粑收100元,,能賺70元,多的時候一天六七撥客人,,光打糍粑就為老左增收8000多元,。除了政策保障性收入和糍粑的收入,入股分紅有3300元,,再加上賣地瓜干筍干竹制品,,人均收入超過7000元?!坝姓暮谜?,我們更要自力更生。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左秀發(fā)說,。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27日 01 版) (責編:楊迪、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