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17日電(記者 王玨玢)不少熱衷網購的消費者,,都認為“一手交錢,、一手拿貨”的貨到付款方式最安全。殊不知,,不少詐騙分子也盯緊了“貨到付款”式快遞,,海量投遞包裹,靠騙取“快遞費”牟利。警方提示消費者,,拒收來歷不明的包裹,,以免上當受騙。
江蘇無錫警方介紹,,近日有市民王女士反映,,收到一個由“北京眾泰4S店”寄來的包裹,快遞單上寫著“眾泰4S店贈品”,,但需貨到付款,。由于此前王女士確實購買了相應的汽車,背景信息基本吻合,,以為真是4S店寄來汽車贈品的王女士沒有懷疑,,向快遞員支付了39元“快遞費”。但打開包裹后卻發(fā)現,,寄來的是假的移動充值卡,,經聯系核實后,才發(fā)現4S店從未寄過所謂“贈品”,。
警方稱,,近期全國多地都出現了類似的“39元貨到付款”小額詐騙事件。此類詐騙主要針對具有網購經歷的網民,,投遞名目主要以“重要文件”“飾品”“洗漱用品”“贈品”為主,,而實際的“貨到付款”包裹中,往往只有假冒偽劣商品,,有的甚至是幾張廢紙,,成本極低,只要受騙者支付了“快遞費”,,騙子就穩(wěn)賺不賠,。而在此類詐騙中,受害人身份信息極有可能在網購,、辦卡,、登記等過程中泄漏而遭到不法分子利用,騙子在掌握了“收件人”有效身份,、家庭住址,、電話甚至是近期交易等準確信息后有針對性地投遞包裹,迷惑性很大,。而被騙者即使發(fā)現了騙局,,由于受騙數額小,也往往不會選擇報警,。
警方提示,,市民一旦接到需要貨到付款的快遞時,,應先仔細核對信息及所寄物品,對于來歷不明的快遞一律拒收,,以免上當,。此外,消費者在網購以及辦理業(yè)務時要加強保密意識,,不輕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在日常工作中,,有關自己個人信息的快遞單據等,不要亂扔,,應先撕毀或者涂黑再予以丟棄,,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