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四年前倫敦奧運會如出一轍,女乒單打又是李曉霞和丁寧會師決賽,只是這次笑到最后的換成了丁寧,。
自從乒乓球進入奧運會,,女單這枚金牌就沒換過“主”,中國霸主地位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從乒乓球進入奧運會
女單金牌就沒旁落過
1988年奧運會乒乓球被列為正式項目,那時中國女隊就展現(xiàn)出強大的實力,,包攬了前三名,。之后的七屆奧運會,從鄧亞萍到王楠到張怡寧再到李曉霞和丁寧,,中國隊延續(xù)著對女單的統(tǒng)治,。
相比男單曾三次丟金,國乒女單在奧運賽場上無可匹敵,,至里約奧運會連續(xù)八屆奪冠,,其中六屆會師,除了2004年,,其余都是中國人在決賽中內(nèi)戰(zhàn),。
在中國奧運軍團,跳水隊常常被稱為夢之隊,,乒乓球女隊同樣也是夢之隊,,因為她們在奧運女單賽場上還從沒有失手過。
28年中國拿了八連冠
為世界貢獻六大高手
八屆奧運,,也見證了乒壇各個時代一姐的成長,。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人包攬前三,,陳靜成為中國女單第一位奧運冠軍,。此后,鄧亞萍開始統(tǒng)治乒壇,。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鄧亞萍與喬紅會師決賽,首奪奧運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鄧亞萍又在決賽中戰(zhàn)勝已經(jīng)轉(zhuǎn)投中華臺北的陳靜,實現(xiàn)兩連冠,。
進入21世紀,,王楠脫穎而出,。2000年在悉尼,王楠與隊友李菊會師決賽,,并最終奪冠,。2004年雅典奧運會,張怡寧開始崛起,,獨自闖進四強,,最終奪冠。2008年北京奧運會,,王楠與張怡寧會師決賽,,最終以張怡寧衛(wèi)冕成功告終。
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乒進入李曉霞與丁寧的時代,,兩人兩次會師,先后奪冠,。
為限制恐怖的國乒
國際上不斷修改規(guī)則
中國乒乓球太強,,促使國際乒聯(lián)和奧委會不得不采取一切合乎規(guī)則的手段來加以限制。限制大致分為三類:
在器材方面,,將小球改為大球,,球拍海綿體粘合膠水由有機改為無機,減少彈性,,限制中國的快攻打法,。
在技術(shù)規(guī)范方面,要求每兩球換發(fā)一次,,改為無遮擋發(fā)球,,限制中國多樣的發(fā)球,將5局3勝制改為7局4勝制,,每局11分,,增大比賽的偶然性。
在“人”的改革方面,,包括兩對雙打選手必須抽進同一個半?yún)^(qū),,避免中國隊包攬金牌和銀牌;減少單打比賽名額上限,,將3人減少為兩人,,限制中國出賽人數(shù)。
然而,,一切只是徒勞,。
【分析】
中國乒乓球強大根源在于其群眾性
過去對跆拳道有韓國人統(tǒng)治的說法,這種說法主要針對的是裁判制度和裁判員,。而乒乓球主要指運動員,。
實際上,中國的優(yōu)勢在于群眾性,,其他國家的乒乓球廣泛開展了,,也會出好運動員的。當然體育也講天賦和體形體質(zhì)和悟性,,這幾方面中國人和東方人有相對優(yōu)勢,。
——國際排聯(lián)終身名譽主席、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
【看點】
北京時間8月12日8點30分,,世界排名第一的馬龍將與衛(wèi)冕冠軍張繼科進行一場巔峰對決,。眾所周知,男子單打一直是國人最愛看的比賽項目之一,,其受矚目程度居高不下,。無論是馬龍獲勝還是張繼科獲勝,中國隊都在此項目上包攬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