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我可以叫你媽媽嗎,?”——一位基層女代表和她的希望小學
新華社記者甘泉,、完顏文豪
一頭利索短發(fā),,一身麻利小西裝……來自河南的全國人大代表、農村女教師李靈,,一改平日“土氣”形象,,顯出干練的“職業(yè)范”。面對記者采訪,,她略帶羞澀,,但每當談起學校和她的孩子們,,眼睛便閃著光,,人也變得健談起來,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今年36歲的李靈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許灣鄉(xiāng)李靈希望小學校長,。學校有600多名學生,其中80%是留守兒童,。在那些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中,,李靈一直承擔著“校長媽媽”的角色。
受到同是鄉(xiāng)村教師的父親影響,,李靈從小就有一個教師夢,。2002年,剛從淮陽師范畢業(yè)的李靈,,放棄城里的工作,,回家鄉(xiāng)辦起一所小學?!八m然是私立小學,,但不用來盈利;它是農村小學,,但要有和城里一樣的教育品質,;它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留守兒童的溫馨港灣,?!崩铎`懷揣著這樣的辦校初心。
這一年,,她在淮陽縣許灣鄉(xiāng)借到兩間平房,,辦起了最早的學校:自己和弟弟擔任教師,,母親擔任生活老師,給孩子做飯,,給年齡較小的孩子喂飯,、換衣服……就這樣,第一批不到30個學生組成了一個并不規(guī)范的小學,,李靈給學校起名為“希望小學”,。
孩子們放學了,她一個個送回家,。孩子在學校摔著了,,家長沒說什么,她卻心疼得哭了,。寄宿的學生沒有牙膏了,,她自己花錢買。一名小男孩怯怯地在她的窗前留下一張小紙條,,稚嫩的筆跡寫著:“我可以叫你媽媽嗎,?”
“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美好的,我太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了,?!崩铎`說,有一次聽歌,,驀地有一句唱到“當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傾其一片海”,,她被歌詞深深打動,。她說,無論辦學過程多么艱難都不放棄,,那些孩子對“一滴水”的渴求,,是她所有堅持的理由。
8年多前,,一張偶然的照片讓李靈和她的學校被網民記住,。
那是2009年的夏天,鄭州街頭,,渾身被雨淋濕的李靈,,艱難地蹬著一輛破舊三輪車,車把上掛著“高價收購小學生讀物,、雜志,、教輔”的牌子,身后是一捆捆塑料膜包裹的舊書……這輛三輪車載著的,是當時300多名留守兒童期待的“精神食糧”,,更是李靈那時的夢想——為農村孩子們建起一座小小圖書館,。
“之所以去鄭州收書,是因為有一次我?guī)Щ貛妆菊n外書讀給孩子們聽,。每個故事,,孩子們都愿意聽好幾遍?!崩铎`回憶說,,農村父母大多不舍得花10多元給孩子買一本課外書,可他們真的很需要,。
于是她利用暑假時間來到鄭州,,騎著三輪車,穿街過巷收舊書,。別人收舊書5角錢每斤,,她收舊書1元錢每斤,但只收兒童讀物,。大多時候,,為了省錢,她每頓飯只就著白開水吃兩個燒餅,。她說,,當滿載著一車書回到學校,,孩子們歡呼著圍著她尋找喜歡的書時,,感到莫大的幸福。
那張照片在網絡上引起了關注,,她被網民稱為“最美鄉(xiāng)村女校長”,。她用愛辦學的故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內心感動,?!坝靡粋€小女子的擔當許給家鄉(xiāng)孩子一片未來”,她因此當選“200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突如其來的關注給學校帶來了很多改變,。讓她由衷高興的是,在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幫助下,,小小圖書館終于建起來了,,孩子們可以坐在寬敞的閱覽室里看書。還建起一間電教室,,孩子們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和遠在千里之外打工的爸爸媽媽視頻聊天。如今,,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排在全鎮(zhèn)前列,,一批從這里走出的留守兒童,,考進了大學。
“社會關注有時只是一陣風,,當別人淡忘你的時候,,你要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本嚯x聚光燈關注的時刻已經8年多,,李靈說,“我還是當年那個我,?!?/p>
每年春節(jié)前,外出打工的農民返鄉(xiāng)過年,,留守兒童得以與父母團聚,。對這位鄉(xiāng)村小學校長來說,也是一年中最難得的家訪機會,。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李靈的家訪又多了一項內容。今年春節(jié)前后,,這名基層教師代表走遍了附近20多個行政村,,傾聽學生家長和鄉(xiāng)村教師心聲,最終把這些調研寫成自己的建議,。
“鄉(xiāng)村教育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基石,。”李靈說,,今年全國兩會,,她關注的也是鄉(xiāng)村教育,她希望國家繼續(xù)加大對鄉(xiāng)村教育的扶持力度,,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當孩子們和年輕教師都愿意留下來的那一天,,鄉(xiāng)村一定會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