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報告被形象地稱作“國家賬本”,,明確政府錢從哪來,花到哪去,。隨著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黨的十九大后首份“國家賬本”亮相,提交人大代表審查,。
赤字率調低至2.6%,、實施萬億元減稅降費、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醫(y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40元……數里行間折射新時代的國計民生,。
調低赤字率為宏觀調控留空間
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將超過18萬億元,,支出預計接近21萬億元,,與美國的支出規(guī)模進一步縮小差距,彰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氣度,。
收支之間,,存在2.38萬億元財政赤字。2018年,,我國赤字規(guī)模與去年持平,,赤字率預計為2.6%,比2017年預算降低0.4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穩(wěn)中向好,、財政增收有基礎,,為調低赤字率提供了可能,也為宏觀調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間,。從全球來看,,未來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很多,需要政策預留空間,,這是一種積極的應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解釋說,。
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zhàn),,背后離不開財政“真金白銀”的支持,。
決勝全面小康的三大攻堅戰(zhàn)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被放在首位,,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今年,財政部門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00億元,。
針對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預算報告顯示,2018年,,中央財政預算將安排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1060.95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規(guī)模。同時,,還將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qū)聚焦發(fā)力。
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眾所關注,。2018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億元,,比2017年增長19%,,投入力度為近幾年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