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憲(右)在山東省新泰市與徐彥墩烈士的嫂子和尚云交談(2016年6月21日攝),。
三月菏澤,,牡丹花開,山東省菏澤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佃戶屯街道辦事處張和莊烈士陵園顯得格外肅穆,。這里長眠著136位在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他們是誰,,來自何處,,無人知曉。2008年清明節(jié)前,,時任張和莊村黨支部書記的張景憲帶領黨員打掃陵園,。眼前的景象讓他感到十分心酸?!斑@些烈士讓我想起了自己犧牲的戰(zhàn)友,,作為一名黨員也是退伍老兵,我有責任有義務幫他們找到家,?!睆哪菚r起,張景憲決心為這些無名烈士找到家鄉(xiāng)和親人,,告慰他們的英靈,。最初的尋找十分艱難,烈士們的個人信息無從了解,。在與村里老人交流的過程中,,張景憲得知這些烈士參加的是一場“奔襲戰(zhàn)”。為此他先后走訪菏澤檔案局,、濟南干休所等多個單位,,幾經(jīng)周折確定了烈士們生前所在部隊,并在部隊的軍史館找到當年的烈士花名冊,,上面記載了86位烈士的詳細信息,。烈士的資料有了,該如何找到烈士的家,?張景憲決定用“笨辦法”——寄信,。從2014年開始,張景憲逐一按照地址寄信,,共寄出一千多封信,。由于年代久遠,,很多地址已經(jīng)發(fā)生變更,絕大多數(shù)信件被退回,。盡管困難重重,,但張景憲從沒有想過放棄。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通過多年努力,,如今張景憲已經(jīng)為11位烈士找到親人。每當見到烈士的親屬,,張景憲都十分激動,,感到努力沒有白費。年過半百的張景憲愈發(fā)感到時間緊迫,。烈士們犧牲時都很年輕,,大多尚未成家,他們的兄弟姐妹如果在世也已經(jīng)有八九十歲的年紀,,隨著時間的推移尋找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幫助烈士找家就是與時間賽跑,。今后我會一如既往地繼續(xù)找下去,,讓這些年輕的英魂早回故里?!睆埦皯椪f,。新華社發(fā)(吉文選攝)
3月20日,張景憲在張和莊烈士陵園內(nèi)瞻仰,。新華社記者王南攝
這是3月20日拍攝的被退回信件,。改退批條上有郵遞員的留言“多方打聽都不知此地址下落,我們盡力了”,。新華社記者王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