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者
反復瞄“準星”保證駕駛不走偏
三車保持平穩(wěn)行駛,,這對于有著23年駕齡的駕校教練張同春來說,,不是一件難事,,但讓三輛彩車在加速行駛的過程中同時連接在一起,,并非一件易事,。為此,張同春和另外兩位駕駛員進行了技術(shù)上的新摸索,。
“彩車和普通的車有很大不同”,,張同春告訴北青報記者,第一次進入彩車內(nèi)部時,,他從一個只能低著頭,、側(cè)著身才能過去的小通道走到駕駛位置,車前邊沒有門,,沒有后視鏡,,只能通過前方一個直徑約一米左右的圓筒視窗看到外邊,視線很局限,,幾次在夜間轉(zhuǎn)場和演練時視線都模糊不清,。副駕駛前上方有一個大屏幕,能看到車前邊的景象,,在工作臺的位置還有個兩個手機大小的小屏幕,,分為四小塊,能看到后邊和左右兩邊的景象,。
在駕駛彩車之前,,張同春和另外兩輛車的駕駛員只能用牽引車“練手”,他們起早貪黑練習了近一個月時間,,總結(jié)了不少數(shù)據(jù),,但真正看到彩車時,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數(shù)據(jù)都“作廢”了,。彩車的車身和重量與牽引車不同,張同春和其他兩位駕駛員需要重新磨合,,摸索“三車合一”的時間,,拿捏合在一起的距離。
在視線受到局限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和前邊的車精準對接,,是一個難題。張同春所駕駛的2號車處于中間位置,,對接時,,需要將車上“天宮二號的對接口”對接到1號車后方內(nèi),但2號車頂“探出”一個飛機模型,,這對駕駛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對接時既要穩(wěn),又要準,?!?號車在與1號車對接后,前后要保持30厘米以內(nèi)距離,,左右更是不能大于15厘米,。”張同春說,,這樣才能保證兩車之間在不剮蹭的基礎(chǔ)上,,對接“不跑偏”。在練習中,,張同春在彩車的擋風玻璃上畫了一個大寫的“T”字,,時刻保持與1號車尾的“T”字對齊,讓車在行駛時在前后左右四個方向都有“對標線”,。后來擋風玻璃被撤掉,,張同春只能在以前的位置上拴了一根繩,用來保證左右不偏,,保持前后的距離,。
上彩車練習的機會不是很多,張同春和他的“戰(zhàn)友”們更加珍惜,?!翱隙ㄓ袎毫Γ仨毐WC萬無一失,?!睆埻赫f,雖然沒有人能看到他的身影,,但他所駕駛的彩車是萬眾矚目的,,不能出現(xiàn)一點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