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6月8日電 題:孔繁森:耿耿忠心照雪山
新華社記者 李鍵
在西藏工作期間,,孔繁森(左)在輔導藏族兒童讀書(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
6月的獅泉河烈士陵園,不時有人來到孔繁森烈士墓前,,為他掃墓,。
“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墓兩側石碑上,,鐫刻著人們的崇敬,。
孔繁森,1944年7月生,,山東聊城人,生前兩次進藏工作,。1992年底被任命為阿里地委書記,,工作期間跑遍了全地區(qū)106個鄉(xiāng)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情誼,。
長期在阿里地區(qū)工作的唐文明,對當年的一個場景仍然記憶猶新:寒冬時節(jié),,下鄉(xiāng)途中,,孔繁森看見路邊有一個帳篷,走進后發(fā)現(xiàn),,一個單身母親在里面撫養(yǎng)著4個孩子,。孔繁森掏出身上僅有的80多元錢,,留給了這個母親,,臨走前還把大衣脫下給一個孩子穿上。
“孔書記當時就對我們講,,如果老百姓繼續(xù)這樣生活下去,,我們上對不起天,下對不起地,,中間對不起老百姓,。”唐文明說。
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阿里地區(qū),,氣候惡劣,,高寒缺氧,是西藏最艱苦的地區(qū)之一,。長期貧窮的局面,,致使當?shù)匦l(wèi)生條件比較落后,醫(yī)療人員短缺,。粗通醫(yī)術的孔繁森,,每次下鄉(xiāng)都要提前買好藥,裝在隨身攜帶的小藥箱里,,隨時為群眾看病送藥,。
一次下鄉(xiāng),孔繁森碰到了一位因肺病發(fā)作危在旦夕的老人,,他立即把聽診器的膠管伸進老人喉嚨,,將濃痰一口口吸出來,隨后運用早年在部隊當兵學過的醫(yī)術,,給老人打針服藥,,直至病情好轉。
沒有人知道,,他幫助了多少人,。熟悉他的同事記得,對于農牧區(qū)老百姓,,孔繁森十分慷慨,,在藏工作期間,他幾乎沒有給家人寄過錢,,工資絕大部分用在了補貼困難藏族群眾身上,。
為了真正改變當?shù)刎毟F落后面貌,孔繁森認真學習中央精神,,把國外高原地區(qū)開發(fā)和其他省市現(xiàn)代化建設經驗與自己的調查研究相結合,,為阿里地區(qū)的發(fā)展描繪藍圖,其中一項就是要努力搞活當?shù)剡呝Q市場,。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前往新疆塔城考察邊貿事宜,途中因車禍不幸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身上的遺物只有兩件,其中一件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于發(fā)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
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最喜愛的那句話:“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孔繁森離開20多年了,,當?shù)馗刹咳罕娙匀煌涣怂?。孔繁森小學副校長強巴次仁說:“他的故事被寫成了歌曲,,很多不懂漢語的藏族老百姓都會唱,。”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這首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詩句,,是長期默默無聞,、堅守高原的黨員干部群像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