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斗不息以身許國——記載人深潛英雄集體,、中國船舶集團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
中國船舶集團(原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新華社發(fā)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shù)風流人物】
浩瀚海洋蘊藏著無盡寶藏。在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征程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奮斗者,,他們勇攀高峰、銳意攻關,,他們無懼風險,、百折不回,他們舍生忘死,,以身許國,。載人深潛英雄集體、中國船舶集團(原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2020年11月10日,,馬里亞納海溝,,載有3名潛航員的“奮斗者”號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10909米,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蛟龍”號,到“深海勇士”號,,再到“奮斗者”號,,向深海進軍,中國起步雖晚,,卻迎頭趕上,。這背后是載人深潛團隊無數(shù)日夜的接續(xù)奮斗,他們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xié)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chuàng)新樹立了典范,。
先后擔任“蛟龍”號主任設計師和首席潛航員、“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奮斗者”號總設計師的葉聰,,見證了我國載人深潛的每一次跨越。
2009年起,,葉聰駕駛“蛟龍”號進行了數(shù)十次下潛,。茫茫海面上,經(jīng)歷過潛水器與母船“失聯(lián)”,;5000米深海中,,機械臂突然斷裂造成油污泄漏讓潛水器成了“睜眼瞎”,;7000米的海底,大量沉積物覆蓋采樣籃讓“蛟龍”號難以作業(yè)……面對一次次險情,,他從未退縮,,為中國潛航事業(yè)積累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與載人航天一樣,,載人深潛也秉持“一棒接著一棒跑”的傳統(tǒng),,形成了一批領軍科學家隊伍。徐芑南,、何春榮,、胡震、楊申申,、楊波……載人深潛事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背后,,伴隨著他們大膽決策、銳意攻關,、無懼風險的奮斗身影,。
為完成“奮斗者”號的研制工作,我國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è)開展攻關,近千名科研人員“沒有單位,、只有崗位”,,為“奮斗者”號傾注了全部心血。鈦合金載人球殼,、固體浮力材料,、操控系統(tǒng)、通信系統(tǒng)……一項項技術難題被攻克,,“奮斗者”號部件的國產(chǎn)化率超過96.5%,。
自2020年7月起,“奮斗者”號先后赴南海,、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分階段進行了海試驗證,,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
“參研參試人員克服了多個臺風的阻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驚濤駭浪的考驗。向世界最深處進軍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比~聰說。
國有重器,,以身護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yōu)槭刈o重點試驗平臺,將生死置之度外,,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生命壯歌,。他們是“時代楷模”——中國船舶集團(原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
2018年8月20日,,臺風“溫比亞”過境遼寧省大連市,受其影響,,??吭谥袊凹瘓F(原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的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出現(xiàn)重大險情。危急關頭,,第七六○研究所原副所長黃群等17名同志,,面對臺風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對試驗平臺進行加固作業(yè)。
監(jiān)控攝像機如實記錄了當時的情景:狂風怒吼,,大海咆哮,;10余米高的巨浪呼嘯撲來,,將10多個身影掀翻,、湮沒在白色浪花里,浪頭一過,,這些身影又頑強站起來,;大浪猛襲下,碼頭上7噸重的鏟車,,被生生地橫拍出兩米,!但是,沒有人退縮,。
“浪打在身上很疼,,睜不開眼睛,那時候考慮不了個人安危,,就想趕快過去,,把平臺控制住,把平臺上的人保住,?!碑斕靺⑴c抗災搶險的孫遜說,“黃群副所長就是那樣一個人,,如果還有一次這種情況,,他還會是同樣的選擇,。”
一個大浪打來,,正在作業(yè)的黃群和姜開斌被卷入海中,;剩下的人和平臺上的人一起營救,又一波大浪打來,,又有人落水,。各方緊急施援,4人先后被救起,,而黃群,、姜開斌和宋月才,壯烈犧牲,。
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平臺。
“只有奮斗的一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一生”“牢記使命,,勇于擔當”“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英雄生前留下的手書催人淚下,、感人奮起。
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chǎn)黨員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yōu)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共產(chǎn)黨員“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激勵著無數(shù)人堅定理想信念,,投身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事業(yè)之中。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記者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