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不同性別群體的分析,,調(diào)查認為男性與女性在“三感”上均存在差異,。男性受訪者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均高于女性,。男性的安全感更是達到了8.06,,明顯高于女性(7.55),。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孫柏瑛分析,,女性對生活的各種要求本就高于男性,。這是由她們的感知水準、審美情緒,、對外部環(huán)境的敏感度所決定的,。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獲得感通常是由兩個指標決定的,。第一個指標是現(xiàn)實的服務提供質(zhì)量,這是客觀因素,,還有一個指標就是期望,,期望值高,獲得感就會低,。
縣鎮(zhèn)受訪者幸福感最高,,一線城市幸福感最低
結合居住地的分析顯示,獲得感上,,二線城市受訪者打分最高(7.67),,農(nóng)村受訪者打分最低(7.53),排在中間的是城鎮(zhèn)或縣城(7.62),、一線城市(7.55)和三四線城市(7.54),;幸福感上,城鎮(zhèn)或縣城受訪者打分最高,,達到8.01的高分,,一線城市受訪者的打分最低(7.73),,排在中間的是二線城市(7.91)、三四線城市(7.89)和農(nóng)村(7.85分),;安全感同樣也是城鎮(zhèn)或縣城受訪者最高(7.91),,一線城市打分最低(7.70),排在中間的是二線城市(7.86),、三四線城市(7.79),、農(nóng)村(7.78)。
農(nóng)村受訪者的獲得感較低,,孫柏瑛認為,,這和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有關。農(nóng)村的養(yǎng)老,、基本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還是不夠到位,,需要很多政策手續(xù),機構也不夠完備,。至于大城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低,,“我們都有體會。通勤時間這么長,,大家節(jié)奏這么快,,誰還能有很多幸福感呢?”
二線城市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相對更高,,胡小武表示,這基本符合他的判斷和研究發(fā)現(xiàn),。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生活節(jié)奏帶來的焦慮感,人口規(guī)模和密度帶來的擠壓感,,肯定會影響人們的幸福感,。而二線城市的整體發(fā)展要素比較充分,又不像一線城市那樣忙碌焦慮,,生活的舒適度便利性要好一些,。所以他們生活的感覺可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