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懷舊磁帶墻前觀者如云,。新華社記者才揚攝
那些帶著時光印記的展品引人注目,。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多年前常見的玩具等生活用品,,似乎消失很久,,卻依然留在老百姓的心中。經(jīng)濟日報記者趙晶攝
觀眾通過一系列不同年代的流行服飾以及承載回憶的老物件,,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變化,。經(jīng)濟日報記者趙晶攝
“老物件”帶你穿越40年時光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陳偉驚喜地發(fā)現(xiàn),國家博物館竟然“藏”了許多曾伴隨自己成長的“老物件”,。“這臺老式收音機,我們那時候都叫‘話匣子’,,在當年可是稀缺貨;還有這些卡式磁帶,,我們都是聽著里面的流行音樂長大的,現(xiàn)在連播放這些磁帶的錄音機都消失嘍……”近段時間,,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不僅一大波“國之重器”“前沿科技”讓到場觀眾心潮澎湃,、充滿自豪,;同時,,展館內(nèi)一些承載時代印記的老物件,也悄然見證著百姓生活的變遷,。
展區(qū)內(nèi),腳踏縫紉機,、手搖電話機、二八自行車等展品帶我們瞬間穿越到那一段段燃情奮斗的歲月,。這些“大件兒”充滿厚重年代感,,曾是無數(shù)家庭的生活夢想,。來自河南的薛女士在各式各樣的票證前感慨萬千:“這些糧票,、布票喚起了我從前的記憶,相比那時的‘貨物緊缺’,,現(xiàn)在我們可是幸福多了,。超市貨架琳瑯滿目,,商品供應充足,,甚至足不出戶,,各種貨品就能即刻送到家里,?!边@時幾名觀眾湊了過來,,你一句我一句聊起了身邊的變化,。“從前俺來趟北京可費勁了,,那時村里沒有交通工具,,只能先坐馬車到長途車站,然后再坐汽車,、火車,。如今俺們那兒修了高鐵,幾個小時就到北京了,!”“是啊,,真是不可思議,剛看了那邊展示的交通票證,,從公交月票到磁卡再到電子乘車碼,,現(xiàn)在直接刷手機就能坐地鐵了,太方便了,。不知是時代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