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爛泥渡路到金融中心
陳玨帶著少女時期在自家門口拍攝的照片,再次回到陸家嘴,,昔日的爛泥渡路已經(jīng)變身舉世矚目的國際金融中心,。
動遷前的爛泥渡路,。余建成攝
1994年10月,,建設(shè)中的陸家嘴,。本報資料照片
1997年8月,,金茂大廈結(jié)構(gòu)封頂,。本報資料照片
28年前還是一片農(nóng)田的金楊地區(qū),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型居民社區(qū),。陳玨對這里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陳玨父親特意收藏了一張陸家嘴全貌圖掛在墻上。他指著圖上的位置說:“當年,,我們家就住在這里,。”
陳玨母親翻出相冊,,一張張老照片勾起滿滿的回憶,。
客廳里擺放的都是老屋帶來的老家具,這張小竹椅已經(jīng)傳了三代,。
生在浦東,、住在浦東、工作在浦東,,陳玨見證著金楊地區(qū)從無到有,,更見證了浦東開發(fā)開放28年來的變遷。在搬來金楊之前,,陳玨住在如今寸土寸金的陸家嘴,,那個時候這里還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平房或棚戶,幾乎看不到一棟高樓,。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原本居住的地方一幢幢摩天大廈拔地而起,當年的爛泥渡路成了現(xiàn)在的銀城路,,陳玨家的原址成了金茂大廈地基的一部分,,原來的浦東公園建成了東方明珠電視塔……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金融中心。
上周五,,陳玨帶著從老相簿里翻出來的舊照片,,再次回到高樓林立的花園石橋路,對比今昔,,她感慨萬分:“浦東的開發(fā)開放,,我們是參與者,,更是受益者,。當年,,陸家嘴如同一張白紙,如今上面已經(jīng)繪就最美藍圖,。這其中,,凝聚著許許多多普通人的共同努力。未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浦東定會更加美好?!?/p>
在位于浦東新區(qū)靈山路上的金楊益天地里,,陳玨正與幾個90后同事開會討論。在這群年輕人眼里,,陳玨就是金楊地區(qū)的活地圖,、活名片,工作上只要遇到與居民溝通不暢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陳玨,。去年,陳玨從居委干部的工作崗位上退休,,由于工作能力出色,,熟悉金楊地區(qū)社區(qū)情況,一家第三方公益機構(gòu)請她繼續(xù)發(fā)揮余熱,。
1962年,,陳玨出生在浦東陸家嘴花園石橋路的一戶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家里三姐妹與父母,、爺爺奶奶同住,。在那里,她度過了無憂的童年時光和少女時代,。那時候他們家住的是一間面積較大的高平房,,居住條件和周圍鄰居比算是好的。
當時,,陳玨家附近有一條爛泥渡路,,每逢暴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積水深到膝蓋,,等水消退至少要一周時間,。不少居民因為居住條件窘迫,在公用部位隨意搭建,,使原本就狹窄的弄堂顯得更為雜亂擁擠,,最窄的地方需要側(cè)著身子才能通過。
原本以為一大家子人一輩子可能都會在陸家嘴度過,然而隨著浦東建設(shè)的迅猛推進,,陳玨和鄰居們也收到了動遷的消息,。當時小陸家嘴地區(qū)的居民基本都被安排在金楊地區(qū)。在陳玨記憶中,,大家對搬遷,、分房都沒有什么大的爭議。離開生活多年的“故居”,,心里縱有萬般不舍,,但是想到是為了浦東開發(fā)開放和國家發(fā)展,居民們都覺得舍小家為大家是一種奉獻,、一份光榮,。
老房拆遷后,他們居住在臨時過渡房,,一家人特意去了趟金楊,。眼前是一片農(nóng)田,新房還沒有打地基,。一家人站在那里,,半天說不出話來。
1995年,,陳玨和鄰居們終于搬進了新房,。他們就像一群“開荒者”,慢慢從心態(tài)到生活開始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當時的金楊生活設(shè)施還沒有完善,,到陸家嘴只有一條公交線路,而且路況很不理想,。交通只是他們所遇到的眾多難題之一,。新房沒通煤氣,每天的飯菜都是各家從單位食堂帶回來,。
老房動遷時,,陳玨還在一家紡織廠工作。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廠里效益開始下滑,,工廠前途未卜。1997年,,30多歲的陳玨鼓起勇氣離開了奮斗多年的紡織廠,,通過考試到居委會工作,這一干就是19年,,也由此見證了上?;鶎庸芾淼囊淮未胃母锖妥冞w,。
如今雖然退休了,但她對社區(qū)工作的熱情始終不變,,因為她對金楊有著一份獨特的情懷,。這里絕大部分居民都是看著她長大或是與她年齡相仿的左鄰右里,他們都是當年陸家嘴未開發(fā)前從那里動遷過來的“老浦東”,。
“如今的金楊不一樣了,?!标惈k興奮地說,,連接陸家嘴和金楊地區(qū)的道路寬敞順暢,公交系統(tǒng)也越來越完善,,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善,。
陳玨父母家也在金楊。一進門,,就看到墻上一張印著陸家嘴全貌的海報,。陳玨的父親陳寶康說,看著圖片上的陸家嘴,,常常會回憶起當初居住在那里的日子,。客廳里擺放著從老屋帶來的八仙桌,、長條凳,,現(xiàn)在依舊是吃飯用的餐桌椅。儲藏室里有一把舊式的竹制“寶寶椅”,,陳老先生說,,這把椅子至少已經(jīng)傳了三代??粗@些精心保存的老物件,,能夠感受到他們濃濃的陸家嘴情結(jié)。但說起陸家嘴日新月異的變化,,老兩口還是打心眼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