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wǎng)
設(shè)為書簽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軍事APP
遺骸尋回,,名字未留。于是,,鐘宜龍走訪了本村和鄰村幸存的老紅軍,、五老人員,核實革命烈士人數(shù),,整理出《1928年—1934年長窠頭村參加革命工作的人員名單》,。根據(jù)他的調(diào)查,長窠頭村犧牲147人,,占總?cè)丝诘?0%,。烈士的基本情況,都被他記錄在《長窠頭村革命烈士基本情況調(diào)查表》內(nèi),,張貼在他家的墻上,。
就在記者仔細查看墻上的名單時,老人緩慢地走到屋后的柜子處,,微微彎下腰,,拿出了一本本資料。
“這是革命烈士事跡的報道,,我剪下來做成剪報,,現(xiàn)在已經(jīng)第三冊了?!薄斑@個是紅軍在駐扎的民房土墻上寫下的標語,我把它們抄寫下來打印成本?!薄先巳鐢?shù)家珍地介紹著他幾十年持之以恒收集的“心血”,。在他看來,當烈士的“守魂人”,,更要傳承和弘揚他們的精神,。
2016年,老人拿出自己的養(yǎng)老積蓄修繕老屋,,辦起了紅色家庭展,,并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立了紅土先鋒鐘宜龍紅色家庭工作室,將傳播紅色文化作為己任,?!拔覀儸F(xiàn)在的和平生活是烈士們拿生命換來的,他們不能被遺忘,!”
如今,,鐘宜龍家里的簽到留言簿已是第六本,來訪者從各地奔赴而來,,接受紅色教育和洗禮,。而從意氣風(fēng)發(fā)的壯年,到白發(fā)蒼蒼的老年,,鐘宜龍數(shù)十年如一日,,將紅色歷史與紅色精神傳承給更多的后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