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論持久戰(zhàn)》:指引抗戰(zhàn)勝利的燈塔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張哲浩馬榮瑞
巍巍寶塔山,,悠悠延河水。初冬的延安在微寒中肅立,。80年前,,在陜西省延安市鳳凰山腳下一孔普通的窯洞里,,一本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小冊子”——《論持久戰(zhàn)》孕育而生,進而對全國的抗戰(zhàn)局面產生了重大影響,。
雖然已經過去80年,,歷史的記憶卻從未模糊。在延安大學,,該校政法學院副教授,、陜甘寧邊區(qū)史研究學者雷小倩向記者回顧起《論持久戰(zhàn)》的時代背景與形成過程。
《論持久戰(zhàn)》發(fā)表時,,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已經進行了10個月,。其間,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繼陷落,。隨著戰(zhàn)局的起伏,“亡國論”“速勝論”等論調甚囂塵上,。為了凝聚國內抗日力量,,堅定國人的必勝決心,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對抗戰(zhàn)10個月以來的經驗進行總結性解釋,,以回應世人關切,。
雷小倩告訴記者,“持久戰(zhàn)”這一戰(zhàn)略觀念并非靈光一閃的天外來物,。早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發(fā)表前,,“持久戰(zhàn)”的思想觀點已經在我黨主要領導人的頭腦中反復斟酌醞釀、深化發(fā)展,。1936年7月,,毛澤東同斯諾談話時就已提出堅持持久抗戰(zhàn)的各項方針;1938年5月,,毛澤東發(fā)表的《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提到有計劃地執(zhí)行防御戰(zhàn)中的進攻戰(zhàn),,持久戰(zhàn)中的速決戰(zhàn)等一系列具體戰(zhàn)略問題。此外,、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領導同志也在文章,、談話中初步提出了進行“持久戰(zhàn)”的問題,。
“《論持久戰(zhàn)》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崩仔≠徽f。
在延安鳳凰山麓革命舊址,,記者探訪了毛澤東曾居住過的石窯洞——吳家窯院:一張開裂的木方桌,,一把掉漆的木靠椅、一只熏黑的木炭火盆外加一排吱吱作響的木書架,,這便是毛澤東當年撰寫《論持久戰(zhàn)》時的辦公設備,。
“1938年暮春,北方的天氣雖然已經轉暖,,但陜北的窯洞里依然陰冷,。木炭火將窯洞烘烤得溫暖又舒適。為了批駁‘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觀點,,回答困擾人們思想的種種問題,,毛澤東開始撰寫醞釀已久、建立在科學判斷和分析之上的雄文《論持久戰(zhàn)》,?!敝v解員高子涵清脆的嗓音將時光拉回到80年前的鳳凰山下,一代偉人焚膏繼晷,、秉筆直書的夜晚,。
根據毛澤東當時的警衛(wèi)員翟作軍的回憶文獻資料顯示,為了撰寫《論持久戰(zhàn)》一文,,毛澤東閱讀了大量國內外資料和戰(zhàn)爭理論著作,,精心擬定撰稿提綱。開始撰稿后,,常常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實在太累太困時,,就讓警衛(wèi)人員打盆水洗洗臉,,到院子里轉一轉,在躺椅上閉目養(yǎng)會兒神,,然后接著寫作,。有一次,毛澤東寫作入了神,,炭火盆把鞋子烤焦了卻渾然不知,,直到滿屋彌漫著焦煳氣味才被警衛(wèi)員發(fā)現,。這樣經過8天9夜的艱苦寫作,《論持久戰(zhàn)》初稿最終得以完成,。
據雷小倩介紹,,《論持久戰(zhàn)》全文5萬余字,共計約120個自然段,,深刻分析了中日雙方的情況,,徹底批駁了“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斷,指出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抗戰(zhàn)取得最后勝利的客觀依據,,并科學地預見抗日戰(zhàn)爭將經過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反攻3個階段,?!墩摮志脩?zhàn)》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指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zhàn)爭,。
《論持久戰(zhàn)》一經刊出就以強大的說服力及時回答了抗日軍民頭腦里的種種問題。在根據地,、國統(tǒng)區(qū)乃至國際社會引起積極反響,。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將《論持久戰(zhàn)》的思想歸納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陳誠更結合戰(zhàn)例在該書的書眉上留下許多批注,。”
“《論持久戰(zhàn)》以超拔的哲學思維將‘持久戰(zhàn)’這一軍事概念理論化,、系統(tǒng)化,、具體化、實踐化,,它批駁了錯誤論調,,堅定了中國民眾的抗戰(zhàn)信心,是指導抗戰(zhàn)勝利的有力思想武器,。其中,,依靠和動員人民群眾的相關論斷至今讀來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價值?!崩仔≠徽f,。
《光明日報》(2018年11月30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