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瓜礁守備隊慰問期間,,楊志亮挎上沖鋒槍替戰(zhàn)士站崗,。
魂牽南沙那片海
——戰(zhàn)斗英雄楊志亮赴南沙慰問側記
近了,,越來越近了……
春節(jié)前夕,闊別28年后,,隨海軍慰問組重訪自己曾用鮮血染紅南沙赤瓜礁的這片海域,,戰(zhàn)斗英雄楊志亮激動不已,,手腕上的睡眠記錄儀清晰地記錄著他前一個晚上深度睡眠時間不到10分鐘,。
赤瓜礁,,英雄礁,。當年這里的炮火硝煙,鑄就了楊志亮永遠的南沙情結,,讓他刻骨銘心,,魂牽夢縈,。也是在這場戰(zhàn)斗中,,楊志亮成為家喻戶曉的戰(zhàn)斗英雄,。
南沙歸來,楊志亮傷愈后,,被調(diào)往北海艦隊任職。在離開南海艦隊的28年里,,楊志亮無論在獵潛艇當教導員,在護衛(wèi)艦當政委,,還是在機關任職,,曾多次到南海參加各種重大演習演練,,總想找個機會再次登上南沙島礁,,到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看一看,。但這個愿望一直沒有實現(xiàn),。去年,,楊志亮被任命為南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從當年的一名最基層軍官成長為副軍職領導干部,,即將躋身共和國將軍行列。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地方離南沙更近了,。
今年1月底,楊志亮接到隨海軍慰問組乘軍艦前往南沙慰問的任務,,他十分興奮,。臨行前,愛人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去南沙看看的愿望終于能實現(xiàn)了,!”打小仰慕父親、同樣在海軍服役的兒子也打來電話,,要爸爸記得從南沙回來告訴他那里現(xiàn)在咋樣了,。
從第一代“海上看瓜棚”、第二代高腳屋,、第三代礁堡,,到現(xiàn)在坐著汽車穿梭于礁盤;從一封信要郵寄半年,,到現(xiàn)在手機4G信號全時開通,;從坐船去南沙來回要10多天,到現(xiàn)在民航飛機數(shù)小時就能往返永暑礁……楊志亮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南沙一天天的變遷,,他的目光須臾不曾離開過南沙那片海域,。
今天,這一切都在眼前了,。美濟太陽花滿園,,永暑四季菜長青,渚碧瀉湖掠飛魚……尤其是登上他當年浴血戰(zhàn)斗過的赤瓜礁盤后,,楊志亮的雙眼不禁因淚水涌上模糊起來,。他全身伏地,緊緊貼在礁盤上,,靜靜地傾聽大海的呼喚,,讓身心融入這片藍色國土,與礁盤的血脈相連互通:“這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希望之海,,也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當年那個青蔥豆蔻的熱血男兒,,不就是如今這個樣子嗎?戴上鋼盔,,跨上鋼槍,,他和執(zhí)勤官兵肩并肩,為祖國站崗放哨,,堅毅剛強的臉龐與守礁官兵那特有的南沙黑,,同樣寫滿忠誠與奉獻,血性與擔當,。
“我們守礁的第一課,,就是學習您的英雄事跡,傳承弘揚南沙精神,?!薄斑@里的每個人都知道您,大家以您為榮,,誓言當好新一代南海衛(wèi)士,。”……官兵們得知心中的英雄回來了,,早早就在碼頭等候,。楊志亮剛一上礁,戰(zhàn)士們就紛紛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問不停聊不夠,,還爭著與楊志亮合影留念。
上礁就是上戰(zhàn)場,,守礁就是守陣地,。“人在礁在陣地在,,誓與南沙共存亡,。”“南沙海水深千尺,,不及守礁戰(zhàn)友情,。”離礁返艦前,,楊志亮親手裝上一瓶沙子,,灌上一壺海水,把28年的戰(zhàn)斗記憶帶回去,,把這片藍色的國土珍藏起來,;再次親吻南沙礁盤,深情凝視那朵朵海石花,,它們生如珊瑚嬌艷綻放、死若磐石剛硬堅固,,見證著一代代守礁官兵以礁為家,、樂守天涯的家國情懷。
“與20多年前相比,,南沙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說是滄海桑田,,今非昔比,。雖然工作生活條件改善了,但高溫,、高濕,、高鹽度的自然環(huán)境沒有變,復雜嚴峻的斗爭形勢沒有變,,扎根南沙,、守衛(wèi)南沙,、建功南沙的錚錚誓言也沒有變,弘揚海軍精神,、矢志改革強軍的壯美航程同樣沒有變,。”伴隨軍艦漸行漸遠,,楊志亮的臨別贈言,,依然回響在守礁官兵的耳畔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