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習近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時強調(diào),,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五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很多場合都倡導文明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互鑒,,這不僅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也成為中國推進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時代命題的重要主張,。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
各種文明多樣發(fā)展、多元共存是基本現(xiàn)實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盡管如此,國際上仍然存在不少雜音,。對此,,習近平主席2018年6月10日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發(fā)表講話時明確指出,盡管文明沖突,、文明優(yōu)越等論調(diào)不時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是各國人民共同愿望,。
2018年1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jīng)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fā)表主旨演講時強調(diào),我們共同居住在同一個星球上,,這個星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500多個民族、70多億人口,,搞清一色是不可能的,。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時,習近平主席表示,,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
盡管人類已經(jīng)生活在地球村,,但文明多樣發(fā)展,、多元共存是今天的基本現(xiàn)實。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
中國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文明多樣發(fā)展的今天,,中國一直主張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互鑒,。
文明觀:平等、互鑒,、對話,、包容
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發(fā)表講話時提到中國秉持的文明觀:平等、互鑒,、對話,、包容。
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時,,習近平主席強調(diào),,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
△資料圖
差異不能成為交流的障礙
對于文明之間存在的差異,,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亞太經(jīng)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fā)表主旨演講時強調(diào),,這種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我們應該少一點傲慢和偏見,、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擁抱世界的豐富多樣,,努力做到求同存異,、取長補短,謀求和諧共處,、合作共贏,。
2018年7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fā)表講話時強調(diào),,我們要以對話消除誤解,,以包容化解分歧,營造正信正行的良好氛圍,。我們要深入挖掘不同宗教中增進和諧,、健康向上的內(nèi)容,,結合時代進步要求做好教義闡釋。
通過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無論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共建“一帶一路”,,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習近平主席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演講
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演講時強調(diào),,“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湖北武漢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時說,,中印都是有著璀璨歷史文化的國家,,中印兩國應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交流,,共同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
2018年10月18日,,習近平主席向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五屆年會致賀信時強調(diào),,我們愿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互學互鑒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力量。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與堅定文化自信并不矛盾
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互學互鑒,,是要取長補短,,而非崇洋媚外,對自己的長處視而不見,;是要求同存異,,而非消弭認同,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失去自我,。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要解決現(xiàn)實問題,,病急亂投醫(yī),、崇洋媚外是不行的,。要把中國的事情搞清楚,把好脈,,不接地氣不行?。≈袊眢w怎么樣,?是什么體質(zhì),?心里要透亮透亮的?!?/p>
△資料圖
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chǎn)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在借鑒其他文明優(yōu)秀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足夠的自信為中華文明感到驕傲自豪,。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強調(diào),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xié)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中華文明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主席提出“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與堅定文化自信并不矛盾,,實際上也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借鑒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成果。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習近平主席積極倡導文明交流互鑒,這一重要理念必將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