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鎖給84歲老母親喂飯(譚永良攝)
只要在家,崔金鎖就會堅持每天給母親洗腳(譚永良攝)
央視網(wǎng)消息(記者 王甲鑄)有母親在的地方就是家,,過年回家就是要回到母親身邊,。過去六年里,有好幾年正月初一一大早,,崔金鎖都要在結(jié)束了一夜的工作之后從延安花3個小時匆匆趕回寶雞,,因為那里有自己的八旬老母。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幾千年來,,中國人對孝道的重視潛化在每一個家庭的家風里,這種家風在過年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又體現(xiàn)在一系列的禮節(jié)儀式上,。
53歲的崔金鎖是西安鐵路局集團公司綏德供電段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接觸網(wǎng)工,。6年前為了響應(yīng)支援包西線建設(shè)的號召,崔金鎖從寶雞來到延安,,從此與母親聚少離多,。
“我是黨員,為了保障春運供電安全,,這幾年除夕我都在值班,,今年也是。別人合家團聚,,我們巡守在鐵路隧道里,,那個時候最想念的就是母親和家。我已經(jīng)人到中年了,,還能在正月初一回到家給母親磕頭拜年,,這也是最幸福的?!?/p>
如果除夕夜值班,,一般會在正月初一早上6點左右下班,,崔金鎖會在到達駐點后快速換下工作服,,小跑趕往火車站。即使有時候工作忙,,要到正月初三,、初四才能回家,崔金鎖也是一下班就趕緊動身趕回寶雞,,3個多小時后,,他就能見到母親。
“一進門,,放下東西,,讓我媽坐好,就給老人家磕頭拜年,,希望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贝藿疰i說,,母親見到他回來會很高興,會從床上或者沙發(fā)上起身,,開心地笑,,說鎖兒回來了,。“過年,,咱們做兒女的想家,、想媽,想媽做的菜,,其實媽也最想咱,,不管多大,在媽那兒永遠是娃,?!?/p>
崔金鎖說,從他小時候記事起,,過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行禮磕頭都是必不可少的,“孝敬老人,,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家風,,現(xiàn)在有些地方已經(jīng)不興磕頭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方式,,但孝道這一點,,沒有變過?!?/p>
子女孝,,父母安?!靶行ⅰ辈粌H僅體現(xiàn)在春節(jié)的禮儀里,,更是平時對老人和長輩的尊重和關(guān)愛。
6年前,,崔金鎖在寶雞上班,,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那時母親身體還算硬朗,,他就每天晚上給母親洗腳,、捶背,周末還會攙扶著母親到公園曬太陽,、散步,,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到延安工作6年來,,每次休假回寶雞看著母親的背越來越弓,走路越來越蹣跚了,,回想自己6年除夕夜都沒陪母親過,,崔金鎖面露傷感,,幾欲淚下。現(xiàn)在,,他雖然不能每天給母親洗腳,、捶背,但會經(jīng)常給母親打電話,,陪老人嘮嗑,。
“我媽84歲了,還最愛吃紅燒肉,,每次回去,,我都會做給她吃,老人牙不好,,我就一勺勺的喂,。”崔金鎖說,,母親在,,家就在,盡孝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