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任杰):在中國2.2萬余公里長的漫長陸地邊境線上,,位于西部邊境的一條狹窄走廊,,無疑是一個特殊地段——它就是瓦罕走廊,。這條走廊連通中國和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歷史上,,是中亞、南亞文明與華夏文明往來的交通干線,,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南線的最關鍵路段,。
連接中國與阿富汗的瓦罕走廊(來自網(wǎng)絡)
中阿,、中巴的邊界通道
站在中國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縣的瓦罕走廊山口,,面前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片開闊谷地,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公路通往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紅其拉甫邊界,,向西北方向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通道,。
在瓦罕走廊山口,,中國社科院新疆考古隊巫新華隊長講述這段要道的歷史變遷攝影:任杰
中國和阿富汗的邊界長90余公里,,全部以瓦罕走廊為界。這條東西走向的狹長走廊,,如同一塊飛地,,連通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和中國新疆。它長約400公里,,其中中國境內(nèi)長度約100公里,。在中方一側的瓦罕走廊,中途轉向西南方向,,便可翻越海拔近4800米的明鐵蓋山口,,通向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
瓦罕走廊沿途的帕米爾高原雪山風景攝影:任杰
時至今日,,瓦罕走廊路況很差,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越野車行駛在砂石路上異常顛簸,。好在風景實在壯美。帕米爾高原連綿的山巒披著皚皚白雪,,公路一側,塔什庫爾干河的一條小支流蜿蜒綿延,,因河水源自高山雪水,,清澈碧透。沿途多有廣袤的青黃色草場,,牦牛和羊群愜意地食草休憩,。隨著路途深入,九月時節(jié),,山間已間歇飄起雪花來,。
古絲路南線要道
自古以來,帕米爾高原的瓦罕走廊就是中亞,、南亞各國與中國交往的要道,。西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開辟,,這條走廊成為絲路南線要沖,。
“2016絲綢之路—昆侖·河源道綜合科考”團隊成員、北京大學教授王邦維認為,,佛教從西漢至東漢期間傳入中國內(nèi)地,,瓦罕走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瓦罕走廊沿途路況顛簸攝影:任杰
公元399年,,65歲高齡的東晉高僧法顯,經(jīng)瓦罕走廊西去,開始了“求學生涯”,;公元643年,,44歲的唐朝高僧玄奘,攜求法天竺的隆隆盛名回歸東土,,亦途徑此處,。在東西文明交往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也是經(jīng)由瓦罕走廊進入中華文明圈,,開展了一場深度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