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7月30日電 題:“外來戶”變“主心骨”——圖們江畔一個小山村的脫貧路
新華社記者 張建
“這些年,,村里的變化很大,,不僅環(huán)境美,而且人氣旺了,,這與我們村的一位‘外來戶’密切相關,。”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河北村脫貧戶崔春姬說,。
一走進河北村,,映入眼簾的便是多個大型扶貧車間。和這些扶貧車間緊挨著的,,便是入村“第一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海濤家。
河北村是個典型的朝鮮族村落,。外來戶想在村里扎根本來就不容易,,更別提當村書記了??墒?,劉海濤做到了。
劉海濤曾在南方多地做生意,,也在食用菌行業(yè)打拼了很多年,。2008年,他經人介紹來到河北村考察,?!翱吹胶颖贝宓牡谝谎郏揖拖矚g上了,,山清水秀的,,但就是感覺太窮?!眲⒑f,。
長期以來,地處山區(qū)的河北村始終無法擺脫貧困,。到村里后,,劉海濤因地制宜辦起了食用菌合作社,讓很多村民看到在家門口就能賺錢,,他也逐漸成了村民致富的帶頭人,。
2013年,劉海濤不僅落了戶,,還擔任河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上任之后,,他主動墊錢為村里安裝路燈,,帶領村民們一起維修自來水設施,修建排水渠治理水患,,解決村里的老大難問題,。“墊的錢雖不多,,但讓大家看到了過好日子的希望,。”劉海濤說,。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劉海濤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一道,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努力壯大村里的靈芝,、食用菌、蔬菜種植等扶貧產業(yè),。劉海濤還邀請到院士來村里指導,,自己很多積蓄也投到了村里,。如今,村里的食用菌產業(yè)成為當地的明星扶貧產業(yè),,玉木耳產品還打入了日本市場,。
以土地確權為契機,劉海濤帶領村民將土地統一收歸集體經營,,成立了水稻種植,、大田種植和棚膜經濟三個專業(yè)農場,讓很多村民享受到了“躺著也能分紅”的快樂,。
劉海濤還和駐村第一書記研究出臺了積分制管理辦法,,調動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為村里做貢獻的積極性。以愛心公寓運作為例,,村里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愛心公寓的免費午餐,,而午餐的制作者是很多貧困戶?!爸鼗罡刹涣?,但做飯、掃地等工作我還是可以干的,?!贝薮杭дf。
在劉海濤的帶領下,,河北村不僅實現了脫貧出列,,全村面貌也煥然一新。近期,,村里又上馬了田園綜合體項目,,為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鋪路搭橋,全面對接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
“我們不僅要脫貧出列,,還要走向文明富裕,在扶貧產業(yè)基礎上,,通過實施鄉(xiāng)村旅游等項目,,我們要讓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yè),讓在外國打工成為歷史,?!眲⒑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