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月10日電 題:打開中國農村脫貧“工具箱”——四個老外的大別山“田野調查”
新華社記者繆曉娟,、曹鵬遠,、陳尚營
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大灣村,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重點貧困村,。在一群即將到來的外國人的想象中,,這個村莊肯定沒有自來水,,沒有電,道路很窄,,老人多而年輕人少,,也不可能有Wi-Fi。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里青山綠水環(huán)抱,,水電戶戶通,Wi-Fi家家有,,水泥路修到家門口,,修舊如舊的黃土房和白墻黑瓦的新樓房錯落有致,民宿和農家樂隨處可見,,周末村里游人如織,。
而出乎意料的遠不止這些。
“竟然也有Wi-Fi”
2014年被列為金寨縣重點貧困村的大灣村,,如今貧困發(fā)生率為零,;2011年被列入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縣的金寨縣,2020年4月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正積極探索鄉(xiāng)村振興新路徑,。
村民們回憶說,幾年前這里還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
這是2020年4月17日拍攝的金寨縣花石鄉(xiāng)大灣村的茶產業(yè)扶貧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15歲的南非姑娘瑞貝卡·尼什和爸爸肖恩一起,,開車從合肥出發(fā),200多公里的路,,3個小時就到了,。肖恩說:“我以為一路上會很顛簸,沒想到旅途這么舒適,?!?/p>
來到借宿的村民家中,瑞貝卡悄悄地長舒一口氣,?!拔野l(fā)現(xiàn)屋子有空調、電視機和抽水馬桶,。試探著問了下Wi-Fi密碼,,竟然也有!”
津巴布韋籍清華大學在讀碩士生烏俊杰從北京出發(fā),,高鐵直通金寨縣,,再轉個巴士,,來到大灣村小學。老師和孩子們告訴他,,每頓包含一葷兩素一湯的午餐只要2元,。
這是新華社記者繆曉娟(右一)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采訪四位受邀到這里參觀訪問的外國人。左起:植國明,、肖恩,、瑞貝卡·尼什、烏俊杰(2020年12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郭沛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