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5月12日將至,,轉眼間汶川地震已過去10年,,10年來災區(qū)恢復重建得怎么樣,?那里的群眾日子過得怎么樣?5月3日,,以“奮進,?巨變?展望”為主題的探訪汶川地震10周年網絡主題活動在四川成都啟動,。此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四川省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主辦,四川新聞網承辦,。中國西藏網等60多家媒體派出記者去往成都,、德陽、阿壩,、綿陽,、廣元等地,實地采訪那里的奮進與巨變,,弘揚災后重建正能量,。
5月4日,記者來到了北京對口援建的什邡市,,走訪了什邡市七一中學。該校創(chuàng)辦于2010年,,是災后由“特殊黨費”全資援建,,由原雍城中學、洛水中學,、云西中學三所學校的高中部整合而成的一所高中學校,。曾經,災后孩子們只能在臨時搭建的板房中維持學業(yè),;現在,,2500多名學生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硬件設施一流的校園中安心學習。
圖:什邡市七一中學俯瞰全景(什邡市委宣傳部供圖)
圖:什邡市七一中學校園環(huán)境
圖:支援汶川地震救災的黨費收據
什邡市七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感恩立校,、紅色樹人”,。學校以“紅色文化”為特色,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什邡市七一中學校長賴緒云告訴記者:“我們的校園文化以‘紅色’為主題,,特別打造以‘特殊黨費’援建為背景,以愛黨愛國為主線,,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為主題的紅色校園文化,。”
圖:黨旗雕塑
圖:教學樓走廊里的紅色教育展板
圖:教室里的黑板報
什邡市七一中學里有兩個特殊班級,。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后,雖經災后重建,,但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仍然無法滿足當地全部高一新生入學。在有關部門的協(xié)調下,,同屬北京援建的什邡和玉樹搭起友誼橋梁,,什邡市七一中學專門開辦了兩個“玉樹學生班”(文理各一個),2015年9月,,吸納了95名玉樹高一新生就學,。據悉,玉樹班學生的學費,、生活費由玉樹州政府承擔,,現在每年維持兩個班的招生規(guī)模。玉樹班高三語文老師梅桂花告訴記者,,為了應對少數民族高考,,學校特別為玉樹班的孩子增加了藏文課、民族漢考等課程,?!氨本┰耸糙糙衷ㄓ駱?,這是愛的傳承,。去玉樹家訪時,他們的父母一直在說感謝的話,,有些父母漢語不是很好,,但我從他們的眼神里看到從未有過的純凈、真誠,當時我就對自己說,,一定要盡全力帶好這幫孩子”,,梅桂花說。
圖:玉樹班高三語文老師梅桂花
圖:學生送給梅桂花老師的錦旗
玉樹班第一屆高三學生,、18歲的更秋扎西告訴記者,,剛來的時候母親很擔心他,后來得知全校師生都對他們非常關心,,慢慢放下心來,。這幾年扎西進步很大,還獲得了學校的“學生進步獎”,。談到未來的理想時,,扎西很篤定地說:“我想回到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的教育做貢獻,?!?/p>
圖:玉樹學生班的更秋扎西正在給援建者寫明信片
除了玉樹,什邡市七一中學還結對幫扶了若爾蓋縣中,、喜德瓦學校,、雅安市廬山中學、阿壩藏文中學等,。從“特殊黨費”到什邡市七一中學,,再從什邡到玉樹,是愛的傳承,,是正能量的傳遞,。災難,讓中華民族更團結,。什邡市七一中學在奮進中傳遞大愛,,弘揚了災區(qū)重建的正能量,為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精神譜寫了壯麗贊歌,。(中國西藏網實習記者/李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