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所見證的茶棚村
早就聽說,,在順義區(qū)木林鎮(zhèn)茶棚村南,,有片油菜花海,十分奈看,。還是在去年,,我有個外甥,曾帶領(lǐng)全家到油菜花海觀賞了一回,,隨后,,就發(fā)給我他們在花海中的留影,從此才得知,,茶棚村南有片油菜花海的景觀,。當我也想去觀賞一番,但花期已過,,只好明年,。
今年終于來了,花期正當時,,我一定領(lǐng)略它的芳容,。尤其,我還要了卻我的心結(jié),,如今,,土地不是承包在各戶了嗎,怎么那村又集體經(jīng)營了呢?說起茶棚,,我最有話語權(quán),,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有幸在那村任過教,,當了一名小學(xué)教師,,有二三年的大好時光在那里度過的。在那個年代,,社員和學(xué)校關(guān)系可好了,當老師的也盡職盡責(zé),,哪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找老師幫忙,寫喜字,,抒挽聯(lián),,幾乎家家都走遍,。其時,我最早知道這個村,,還是我小時,,那時,我村三天兩頭是大集,,我家曾從集市買了一頭小豬崽,,父親說,是茶棚村一個賣主,,人很實在,,說那村人吃水很困難,村里打不出井來,,人要到山里用畜馱水,。從此,在我記憶中,,有了這個村的概念,,似乎感到多么遙遠,沒料想,,時過多年后,,我有幸來到茶棚任教。那時,,村里生活用水已得到緩解,,一條用陶泥管連接起來的管道,把峪子溝里的泉水引進村里建的幾眼井里,。但到冬天,,一到大冷,管道凍壞,,水還是下不來,,人還得到溝里挑水,我就有親身的經(jīng)歷,,為了保證學(xué)校生活用水,,大冬天的每天早上要往返好幾里,從溝里去挑兩趟水,。而田地仍是靠天吃飯,。直到上世紀初八十年代初,村里打了一兩眼機井,,各戶安上了自來水,,村里才告別人挑畜馱水的歷史。大田也變成了水澆地,,這是茶棚村最大變化,。
為了了卻我的心結(jié),,來到了茶棚村黨支部書記李艷秋家里,因一次事故,,不幸把左腿摔折,,正在家里養(yǎng)傷。她拖著病體,,滔滔不絕講起他們村的故事,。
艷秋告訴我,她是2002年走馬上任的,,當時,,那村還是個窮村亂村,上訪者不斷,。人均生活年收入才1000元,。她上任后,采取一些措施,。在這之前,,村里賬目一直沒有公開過,是村里上訪的的焦點,,她首先清理了多年的賬目,,成立了理財小組,定期監(jiān)督財務(wù)收支情況,,村里賬目每月公布一次,,凡是村里花的每筆錢,都經(jīng)村民代表大會同意,,財務(wù)透明了,,村民的疑慮也沒了。
村里雖然通了自來水,,由于管道安裝不合理,,有幾十戶人家用水很困難,當時,,村集體沒有錢,,她就把村里僅有的一輛桑塔納轎車賣掉了,她把錢改造了自來水管道,,解決了那幾十家村民喝水的困難,。
為了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她又多方籌集資金,,在區(qū)委組織部大力支持下,,于2003年建了文化大院。從此,,村民過上了消閑的娛樂生活,。
但多年來,由于分田到戶,,自己單打獨斗,,還是沒有走出貧困的圍城,總想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路,。機緣來了,,國家要開發(fā)屬于他們村轄區(qū)范圍內(nèi)的淺山,修建淺山步道,。就借著國家修建健身步道的春風(fēng),,每年一屆的舞彩淺山旅游登山文化節(jié)的的機緣,村里和北京市淺山服務(wù)有限公司協(xié)作,,把各戶土地集中起來,,完整地租給了服務(wù)公司,每年前期油菜花海,,后期是向日葵的海洋,。村民年終,不僅得到了一筆穩(wěn)定的收入,,平時,,他們可以騰出身來從事第二職業(yè),或打工,,或經(jīng)商,,尤其健身步道的修成,還解決了相當一部份村民再就業(yè)的問題,,或巡山,,或護林,都有事可做,,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如今,村民年均收入已達一萬多元,,可以說,,村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大臺階,無非,,給全村280戶村民搭上了一條幸福直通車,。
當我慢步茶棚村的街道上,幾乎家家翻建了新房,,和我當年在這村任教時,,村的容貌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柏油路面也通道了家家門口。村里顯得溫馨和潔凈,。
我來到淺山景區(qū)門口,,碰到了全村十幾戶,種植蘋果的果農(nóng),,他們臉上充滿了喜悅,。差不多每年每畝的土地上,總會掛果有一萬斤以上,。尤其有一戶,,培育了一種帶有福字、壽字,、雙喜字的表情品種,,深受顧客的青睞。這時,,來了一輛公交車,,停在景區(qū)門口,從車上下來幾個游人,,向景區(qū)內(nèi)走去,。原來,村里和區(qū)公交駿馬公司早就協(xié)商好,,把36路車隊基地引進村里,,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在我回來的路上,,正巧路過那片油菜花地,,當我置身于花海之中,向遠處眺望,,那一望無際的金色花海,,令人驚艷,微風(fēng)吹來,,清香撲鼻,,那遠處山巒的逶迤山影,墨黛與金黃交相輝映,,顯示出大自然的燦爛詩意,。我望著漸漸隱去綠樹掩映的茶棚村,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作者簡介:徐希敏,男,,漢族,,1959年8月至1962年7月分別在東沿頭,、茶棚小學(xué)任小學(xué)教師。1997年10月至今,,在家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