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阻力不小,,宣傳改革面臨的困難也頗多。這時文藝為新長征中改革開放服務的聲音在耳畔再次響起,,我便用業(yè)余時間以迎風百貨商店改制為背景,,寫出了話劇劇本,。這時,北京市總工會正組織第一次職工戲劇會演,,燕山石化總廠工會準備參加,,工會負責宣傳的劉仲實委托我寫個話劇本,我便將已寫出的劇本初稿拿出征求意見,,大家對反映職工群眾關心的第三產(chǎn)業(yè)改革的新事物興趣很濃,,得到了多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劇本三易其稿后定名為《鳳凰欲飛》,。
隨后總廠工會讓我組織參賽演出,。劇組的演員和舞美工作人員,是來自各分廠的工人和商店的職工,,大家對能參演反映身邊發(fā)生的改革故事,,積極性很高。在彩排時為總廠小學的少先隊員們演出了首場,,從孩子們的笑聲和掌聲中反映出小觀眾們看懂了它,,這更加鼓舞了劇組人員的信心。
1981年10月19日,,《鳳凰欲飛》正式演出,,反映很好。出乎我意料的是《鳳凰欲飛》最終被評為演出一等獎,,有專家說,,當時專業(yè)劇團還沒有這樣的劇目。在閉幕式上,,我代表劇組從全國總工會主席倪志福手上接過了一等獎的獎狀,;組委會還給劇組頒發(fā)了90元獎金。劇組的演職人員一致同意將獎金捐獻給了“北京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
37年的歲月飛逝而去,,心中難以忘懷的第三產(chǎn)業(yè),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驚人地發(fā)展,,“三難”已成為歷史的記憶,。超市如雨后春筍冒出,快速,、便捷的網(wǎng)上購物將豐富的商品送到家門口,,成千上萬的外賣小哥奔走在京城的大道上,多么像“鳳凰”展翅飛翔,。
本文作者1935年生人,,先后在北京、撫順、蘭州的煉油廠,、報社,、財金單位工作。1990年在中石化出版社退休,,現(xiàn)上老年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