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牧民”正在捕魚,。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攝/光明圖片
因為愛情,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的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嫁到了尼勒克縣喀拉蘇鄉(xiāng)克什喀拉爾村做了媳婦,;
因為愛情,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與丈夫來到位于伊犁河上游喀什河北岸的高山牧場放牧,吃盡了苦頭,,最終也沒給家里留下一只羊;
還是因為愛情,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又與丈夫一同來到新疆天蘊有機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當起了新“牧民”,,再也不用游蕩在夏冬牧場,,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河上牧場養(yǎng)魚,。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更有了致富的幸福,。
巴合孜熱阿·熱沙提的變化緣自2014年2月浙江人張秀與喀拉蘇鄉(xiāng)的結緣,。張秀讓尼勒克縣喀拉蘇鄉(xiāng)喀什河邊的牧民放下羊鞭,駕船成為河上牧場的新“牧民”,。
說起這種變化,,張秀動情地說:“喀什河的水特別適合養(yǎng)魚,而且是高檔魚,,所以我就萌發(fā)了一個想法:一條河,,一條魚,一段情,。我要把喀什河這么優(yōu)質的水變成魚兒的家鄉(xiāng),,讓世世代代生活在喀什河兩岸的哈薩克族牧民生活得更幸福?!?/p>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攝
在這一想法的指引下,,新疆天蘊有機農(nóng)業(yè)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手段,,采取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型網(wǎng)箱養(yǎng)殖模式,,于2015年投放50萬尾魚苗。
“我是2019年6月18日來公司工作的,,剛剛一年時間,。我丈夫是2018年9月來公司工作的。說起我們來公司就業(yè),,這里還有一個很長的故事,。”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說,。
嫁到丈夫家后,,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和其他的婦女一樣,整天圍著灶頭轉,,孝敬老人,,扶養(yǎng)孩子。2016年丈夫要去喀什河北岸的自家草場放牧,,她帶著孩子一起來到高山上的牧場,。高山上只有她家一間房,房后山下就是滾滾西去的喀什河,周邊什么人家也沒有,。白天丈夫外出放牧,,她就和幼小的孩子在家,望著喀什河,,看到的只有水,,看不到什么希望。一天夜里,,孩子突發(fā)高燒,,她和丈夫抱著孩子下山。到達醫(yī)院時,,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醫(yī)生說,再晚送來一會兒,,孩子就沒救了,。巴合孜熱阿·熱沙提只能抱著孩子大哭一場,沒有一點辦法改變自己和家里的命運,。
2017年公公患病就醫(yī),,貧窮的家里沒有錢治病,只好賣掉家里僅有的100只羊,。但羊賣了,,老人的病還是沒有治好。當老人去世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竟然窮到無錢再買一只羊。
“當時我真的很絕望,。我娘家是農(nóng)民,,家里經(jīng)濟狀況好一點。丈夫家這樣的情況,,讓我很傷心,,但我沒有想過離開這個家,畢竟這是我的家呀,,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家里的模樣,,讓生活更好一些?!卑秃献螣岚ⅰ嵘程嵴f,。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攝
沒有羊,沒有錢,,巴合孜熱阿·熱沙提鼓勵丈夫來到家門口的天蘊公司工作,,丈夫第一個月就拿到3000元的工資,給貧窮的家庭帶來了致富的希望。她就與婆婆商量:自己也想來天蘊公司工作,,孩子請老人幫著帶,,這樣家里的經(jīng)濟收入會更高,日子過得會更好,。明事理的婆婆同意并贊同了她的想法,,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走進工廠的大門,和丈夫一樣,,成了一名新“牧民”,。
“我到公司工作后,特別高興,。每天早晨和丈夫一起上班,,下午和丈夫一起下班。一個月也有3000元的工資收入,,我還用自己掙來的工資,,給自己買了一部手機。丈夫也買了一臺電動車,。最高興的是我婆婆,,她知道我會上網(wǎng)買東西,就希望我給她買條裙子,。我用自己的工資花300多元錢,,給她買了一條最漂亮的裙子,她最喜歡穿了,,天天穿,,到處和鄰居說這是我給她買的,是她最貴的衣服,?!卑秃献螣岚ⅰ嵘程嵝χf。
和巴合孜熱阿·熱沙提一樣擺脫貧困的還有喀拉蘇鄉(xiāng)加爾托汗村的吳斯班·阿拉勒拜,。這位曾經(jīng)的牧民,,現(xiàn)在是天蘊公司的捕撈工。說起自己當下的幸福生活,,他笑著說:“現(xiàn)在的工作與生活是過去從不敢想的,。每個月有4天休息時間,平日都在河上牧場里忙碌著,,日子過得充實和幸福,。我現(xiàn)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買輛汽車,休息時可以帶著家人去旅游,,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p>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攝
喀拉蘇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史凱江介紹,天蘊公司成立后,,喀拉蘇鄉(xiāng)牧民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牧民的生活只能放牧牛羊,辛苦一年也沒多少收入,,思想觀念落后陳舊,,對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脫貧致富的點子很少,。如今這些祖祖輩輩靠放牧的牧民,,轉身變成了河上牧場的新“牧民”后,不僅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崗位,,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收入,,關鍵是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們對新事物了解得更多,,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動力也增強了,。
2016年年底,天蘊公司從喀什河里捕撈出第一批商品魚后,,主動向尼勒克縣提出帶動喀拉蘇鄉(xiāng)609戶貧困戶共同脫貧的想法,。他們出資51%,由貧困戶借款出資,,共同成立扶貧性質的新疆魚水情農(nóng)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使世世代代的牧民成為持股的股東,享受到公司分紅的好處,。2017年11月和2019年6月,,魚水情公司兩次分紅,609戶貧困戶股東分得365.4萬元,。今年7月,,第三次分紅又將進行,貧困戶股東將再次拿到從喀什河上牧場里“撈出來”的紅利,。
光明日報記者王瑟攝
天蘊公司總經(jīng)理李春雨介紹,為了幫助更多的貧困家庭,,公司從2016年3月響應尼勒克縣脫貧攻堅號召,,將喀拉蘇鄉(xiāng)克什喀拉蘇村的40戶貧困戶結對幫扶。當時這40戶貧困家庭人均年收入僅有2877元,,只有8人有過外出打工的經(jīng)歷,。2019年年底,這40戶家庭中有17戶入股公司產(chǎn)業(yè),,31家有外出務工人員,,人均年收入達5531元,。而目前在公司工作的當?shù)啬撩窬陀?11人。
今年3月,,新疆和田地區(qū)皮山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阿迪力·圖尼亞孜和20名貧困人員來到天蘊公司工作,。阿迪力·圖尼亞孜的父母都已去世,家里只有4畝土地,,生活艱難,。到公司上班后,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培訓,,他就學會了用自動化投料機投放飼料,,掌握了水面安全的規(guī)范生產(chǎn)。他說:“一直想著自己的生活怎么才能好起來,,但沒有技術,,我家鄉(xiāng)條件又有限。如果不是來到這里工作,,我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改變我的生活,。”
巴合孜熱阿·熱沙提說:“過去我們這里的牧民守著喀什河,,不知道怎么致富,,現(xiàn)在我們還是守著喀什河,卻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全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靠公司為我們帶來的新生活?!?/p>
《光明日報》(2020年07月07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