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重慶大學的支教老師趙美正在給綠春縣平河鄉(xiāng)大頭村小學的學生們上課。
在幼兒園做游戲的拉祜族學齡前兒童,。
重慶大學夏玉先教授團隊指導綠春縣農戶使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下一步,,我們要在試驗田里對比生物農藥使用前后的效果,。”5月19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阿迪村,,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家組和綠鑫茶廠技術人員在茶葉種植基地查看病蟲害現(xiàn)狀,解決技術難題,。與此同時,,在茶葉加工基地,一箱箱包裝精美的茶葉產品正在被搬上貨車,。
綠鑫有機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基地,,是重慶大學定點扶貧和消費扶貧示范企業(yè)。據(jù)重慶大學駐阿迪村第一書記譚利亞介紹,,今年,,學校向綠鑫茶廠定向采購的茶葉,直接帶動貧困戶1300多戶,,戶均增收2500元以上,。
自2013年綠春縣成為定點幫扶對象以來,重慶大學全力協(xié)助當?shù)孛撠氄?。學校以“扶智扶志”為主線,,與全校56個二級單位簽訂了定點扶貧工作責任書,積極動員師生及校友的力量,,從教育,、文化、科技,、產業(yè),、醫(yī)療等領域對綠春縣開展全面幫扶,。
為了落實產業(yè)精準扶貧工作,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激發(fā)農戶發(fā)展產業(yè)的內生動力,,重慶大學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農業(yè)”深度融合,促成綠春縣與13家校友所在企業(yè)開展農副產品營銷全產業(yè)鏈合作,。
云南的代表性美食是米線,,而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云南還有一種紅色的米線,,這碗紅米線還從綠春“端”上了重慶大學師生的餐桌,。重慶大學的15所食堂均設立了定點扶貧云南省綠春縣農校對接示范窗口,主營綠春紅米線,,同時銷售以干竹筍,、黑木耳、野生香菌為原材料的“扶貧菜”,。校內還設有定點扶貧示范超市,,為綠春農產品開通綠色通道。
產業(yè)發(fā)展和消費扶貧幫助綠春百姓走上富裕之路,,教育扶貧則為綠春百姓心中的夢想插上翅膀,。
5月26日,綠春縣平河鄉(xiāng)大頭村幼兒園迎來了首批拉祜族學齡前兒童,。第一次走入幼兒園的孩子們有些拘束,,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一張張小臉上才逐漸露出笑容,。幼兒園園長李我樓特別高興:“這是我們接收的第一批拉祜族孩子,。以前我挨家挨戶去勸說,可村民們實在是困難,,教育意識也缺乏,,沒有一個家庭愿意將孩子送來上學?!苯衲辏貞c大學捐贈了30萬元在該村設立幼兒教育扶貧項目,,大力支持拉祜族幼兒教育發(fā)展,。
定點幫扶以來,重慶大學采取網絡教育,、學習培訓,、支教等幫扶方式,搭建了重慶大學青年社會實踐基地,、重慶大學網絡教育示范點等平臺,。學校對綠春縣1116名在職干部免費提供網絡學歷教育,;累計選派了42名優(yōu)秀研究生到綠春開展基礎教育志愿服務工作;接收綠春縣65名中小學教師到重慶進修學習,。
截至2019年末,,綠春縣已實現(xiàn)6個貧困鄉(xiāng)鎮(zhèn)(深度貧困鄉(xiāng)鎮(zhèn)4個)退出、80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fā)生率從2013年末的46.86%降至1.31%,。2020年5月,綠春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